芜湖头条我在长江边长大

?????点击上面↑↑↑蓝字,跟三胖一起玩耍!

生活频道

公告

:请回复“便民服务”,公交车线路查询、车辆违章查询、社保信息查询、公积金信息查询、水电气查询、

:发送“龙虾+你心目中的龙虾店+姓名+手机号码”

:芜湖广电快乐家族(亲子活动)群号

点击报名“小小奥斯卡”,让孩子来生活频道当演员!

男神波叔又改行,村里书记马向阳,几路人马来找茬,事事都不顺,谁能支支招?生活频道晚20:20生活故事会《马向阳下乡记》。

导读

常年呆在芜湖,你总会想起外面的精彩;腻烦了远方的生活,忘不了家乡的味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个留学国外多年的芜湖妹子。回到家乡,她再次遍游芜湖:你的家乡你的生活就是美,只不过没有异乡客的眼光。

旅行最重要的收获是

用异乡客的眼光,

回头看自己早已熟悉的生活环境。

李欣频的学生让她推荐希腊好玩的地方,李反问:“你能推荐你家附近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嘛?”学生说家附近很无聊,没什么好玩的。

看到这里,你或许有共鸣。

李欣频告诉学生:“如果连你家附近有什么好玩的,你都没有用心探索,那么你的麻木感官,也无法帮你探索希腊有什么好玩的”。

对啊,她书中写到

人总是忽视尽在身边的宝藏

而拼命向外寻求,

总是自己文化的文盲。

旅行的意义不在于远近,重要的是有一个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心的心境。去留意一个城市最平凡角落里的那个楼梯咯吱咯吱的百年老建筑、或者荷叶上的一颗剔透的露珠。有时候我们走马观花,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路上,到了景点意识里签个到,“到此一游”,这是否违背了旅行的初衷。

用异乡客的眼光,再次出发

我在长江边长大,半城山半城水的鱼米之乡---芜湖。

在外留学的这9个年头,每次自我介绍提到芜湖,大部分人都要提到赵薇才能反应过来;而且在英语中Wuhu的发音类似于“woohoo”(表示胜利或者开心的语气词),很多美国友人因此经常调侃我。

小时候对长江的印象是在弋矶山看江面上一艘艘往来的轮船,和一家人爬到四褐山顶眺望对面的江心洲。

出国之后,很少有机会近距离感触养育我的长江,我对自己的家乡芜湖也渐渐陌生了。

14年下半年回国后,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总喜欢沿着水源跑步,从微细处熟悉一个城市,洱海、珠江、东海等……

这次端午节回芜湖,一下楼就是滨江公园,我第一次在长江边慢跑,用心体会她的宽广。看着往来的渔船和轮渡,岸边零星的黑灰色雕塑,栩栩如生地再现曾经的四大米市、通商口岸的情景,慢跑成了一种享受和童年的回忆。

夕阳照在江面上,波光粼粼,时不时擦肩而过江边遛狗的老年人。由于是暴雨季节,上游的雨水源源不断地流入长江,水位高涨,江面宽阔了许多,轮船也多了起来,而且感觉上比平时高大许多。江水淹没了滨江公园的许多雕塑小品,一浪浪直往岸上溢出。

这次回家,在长江边跑步,看着奔腾的江水、路过老海关、雨耕山、天主教堂,感受到这座皖南商埠的历史文化底蕴。曾被孙中山先生誉为“长江巨埠,皖中之坚”。

下面让我用一组图片,回到家乡,用异乡客的眼光,重新发现一些自己小时候忽略的美。

江边美景

宝塔根

江里的轮渡、渔船

雨中的芜湖老海关

江边的圣母院楼(医院)

广济寺

“右控长江,舳舻连云,俯瞰城廊,历历如绘”

位于赭山西南麓的广济寺,于唐朝乾宁年间(—)兴建,安徽四大名寺之首。

雨耕山酒文化产业园

妈妈说芜湖有个新开发的文化产业园,是我喜欢的feel,叫雨耕山。

雨耕山,很美的一个山名,和我名字的最后一个字重名。

的确在这里,用异乡客的眼光,我仿佛找到了在西班牙和英国游学时遍地建筑好似历史博物馆的触动,有了上个月去澳门漫步于葡式建筑的赏心悦目,生活中的美就在身边。

这次在家4天,我去了雨耕山3次,差不多可以成为导游了。第一次夜游雨耕山,心中充满的是惊喜,原来芜湖有年建造的英国官邸,原来在芜湖有保留如此完好的欧式建筑。

这里是曾经的电校,我浮想到在这么有历史底蕴的地方读书,多么幸福;但是10年前的我,会觉得这里太破旧,不是新的水泥大楼。

除了建于年的英官邸,这里有建于年的天主教堂,建于年的神父楼,建于年的内思楼,为安徽省内现存规模最大的西洋近代建筑群。忽然间,我觉得很自豪。

英官邸-在博物馆里吃西餐

一幅幅老照片,芜湖曾经的样子;

在这里和儿时闺蜜和老妈吃完晚餐后,我和设计师老板聊了一会。

美女老板说她希望把英官邸打造成雨耕山山顶的,浪漫餐厅,

越来越多的芜湖人来这里求婚、约会。

我们身边有多少老建筑被深藏闺中,成为旅游景点,而老板周周希望赋予这栋建筑生命力,用它的环境影响就餐的食客;

让芜湖人更多的了解这座城市,岁月的沉积和魅力。

除了灯光、墙纸、量身定做的桌椅,老板尽量保留了这栋建筑和年代赋予我们的元素—地板的斑驳、咯吱咯吱的楼梯。

为了搭配英式乡村风格的建筑,老板选择了做西餐,

相比大城市,芜湖的消费理念还没有跟上,但是慢慢在改变。

西餐出品很赞,让食客用餐后,有一种自豪感。

老板说这里曾经是电校的宿舍楼,经常有头发花白的老人过来参观,热泪盈眶,“我曾经住在这里”。

这里是一个回忆的地方,

我和3岁就在一个院子里长大的闺蜜,在这里相聚,

一起回忆小时候,她们每天来我家跳沙坑;

喊我去上学,我妈让我吃完鸡蛋、喝完牛奶再出发的童年趣事。

在日益喧嚣的城市里,很难找到这么安静的地方,

放慢脚步,静下来漫谈,所以我爱上了这里。

他们说儿时的友谊是最纯真和耐时间考验的,3岁一起玩耍的闺蜜,虽然每年只有一次的相聚,但是这份友谊跨越了国界和时间。下图是,年的闺蜜三人;现在我身边的两位已经是已婚人士,大家都让我加油(其实我知道)。

天主教堂

雨耕山旁边就是吉和街天主教堂是沪苏皖地区,仅次于徐家汇天主教堂的,第二大天主教堂。

文艺范的小院馄饨

就像李欣频书中说道,“旅行之前请先把自己的感官恢复为敏感纯净”。

这次回老家,我的心态有如去厦门探店一样,在4月末的一个周六转身遇见了门面低调的ACupcake。这次转角处,我遇到了一家刚开不久,很有文艺范的馄饨店,隐蔽的小店在青山街和华兴街的交界处,对面就是雨耕山。引入眼帘的首先是一片竹林般的绿色,墙壁也很有竹子的质感,手写的菜谱,一个穿着围裙的老奶奶在从门口就能看见的厨房里忙活、热气腾腾。掌柜是一位女青年,她身后的透明玻璃瓶中装着五颜六色的食材,好似我在纽约喜爱的风格。

菜单上“龙虎斗”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一问原来是一半馄饨、一半面。原本脚步已经迈出了店铺许久,但是走在路上,念念不忘,我拉着表姐掉头回去吃了一餐,我来了2块卤干子,麻辣中带着后劲;表姐点了酸菜冬笋馄饨,上来一大碗馄饨汤,个大馅足;汤料也很丰盛,紫菜蛋汤、虾米、青葱、芫荽和少许榨菜,清香十足。

很高兴遇见你,小院馄饨,期待下次的相遇。

小时候,我们向往大城市的繁荣与发达。

生活中每个细节的意义,都是我们赋予的。

不管我们所在的城市发达与否,

只是需要有一双热爱生活的眼睛

和一颗孩子般的好奇心。

记得我爷爷家以前住的老房子就是红色的木质老地板、苏式老房子,可小时候,我从来没有注意过爷爷家楼的历史和背后的故事,我只会觉得那里的楼梯和地板走过都咯吱咯吱,阳台的木质栏杆好破。但现在的我,却在钢筋混凝土中寻找那份复古和岁月的痕迹。

如今,我身边从工程师到运营女神都开始用钢笔,似乎钢笔成了“装逼”神器。回想起小时候,当时的我觉得用钢笔很out,要用最新的圆珠笔和晨光水笔。当我们这代人,没有了温饱的困扰,开始对精神和生活方式的追求;我们也开始对物和生活中的细节有了一种诚敬。

旅行的目的不在观赏异地风光,

而在以观赏异地风光般的心情,

重新看待自己的国家。

--G.K.Chesterton

这次回家,我做到了

“换上了旅行者的好奇之眼,

所到之处,

甚至是自己家里就是无限惊喜的目的地!

来源:苹果姐姐/_

转载已得到作者授权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生活频道“小小奥斯卡”!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ushizx.com/whms/74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