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芜湖老街老巷的前世今生,有没有你曾住

芜湖这座城,承载着多年历史,在这里,每一条街道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每一处地名,都见证着一座城市的荣辱兴衰。

芜湖老街老巷不仅是古城发展的脉络,同时也是城市变化的最好见证,衔接着斑驳厚重的过去、续写着百姓的日常生活、传递着蜕变的现代文明。

十里长街

芜湖明朝万历三年(年)在建“明城”时,西边城墙把原西门大街截断了,城内叫西内街,城外叫长街。到清康熙十二年(年),长街一直延长到宝塔根,首尾约七里,号称“十里长街”。明清,在建筑十里长街时,建筑材料选择一定规格的青灰色的长条石与短条石纵横镶砌,一部分街面则用赭色的麻石镶嵌,因此,路面十分整齐美观。

长街两边店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十分繁荣,是芜湖有名的商业集中区,驰名大江南北,成为皖东南最大的小商品市场。

状元坊

中二街兴安花园与新安街东侧一幢商住楼之间,有一条贯通中二街与中长街的小巷,长百余米、宽五六米小巷,名唤“状元坊”,是昔日南宋状元张孝祥的府第,“状元坊”也缘此得名。如今市劳动局技校的校园便在此。张孝祥二十三岁中状元之前和从政十五年辞官归隐后,大半是在芜湖度过的。他自号“于湖居士”,于湖即芜湖的别称,他名其文集为《于湖文集》,可见其桑梓情深的一片拳拳之心。如今“状元牌坊”已不复存在,状元府第在抗战前一度成为“湖南公馆”,多年后作为芜湖联大校舍,而今又成为技校教学用地,只余“状元坊”地名,使人时时想起这里曾经居住过一位值得芜湖人引为骄傲的张于湖先生。

二街

在长街以北的百米许,有一条与长街平行的大马路叫二街。长度与十里长街不相上下。二街分上二街、中二街和下二街。它东西走向,东起明城墙外西北角的太阳宫,西至公安街,接近寺码头。在解放前的上二街上立大染坊比较有名,医院,中间是名医徐少鳌中医诊所,西部是福光电影院。在中二街上有“徽州会馆”,即今“柳春园小学”;还有“鸿运楼”饭馆、耿福兴面店。此街西段,南有半边街,北有陡门巷,是块小有名气的商业小区。在下二街的口头,是座有名的“七、八、九”酒楼;中间的凤仪楼是旧社会妓院所在。现在的二街,经过旧城改建,马路拓宽,商店林立,十分繁华。

天主堂巷

天主堂巷是由紧邻的坐落吉和街(今吉和南路)南端东侧,始建于十九世纪末的天主教堂而得名。该巷西起吉和街向左延至福兴巷口,长约米,宽约3米。早年,位于吉和街西侧的红万字会,常将收殓的乞丐或灾民的薄板棺材暂停于此,令行人感到阴森凄惨。年内思学校大楼(今芜湖机械学校前身)建成,当局将此巷改称交通路,并东延与曾家塘相接,长度约增百米。芜湖解放后,路面几经翻修,现今两旁迭现六七层高的新楼。

接官厅

接官厅东起华盛街,西至江岸路。全长78米,宽7.8米,条石路面。清朝时曾在此迎接朝廷大小官员。宋代大诗人陆游在《入蜀记》中写道:“……过大小褐山矶……至芜湖县泊舟吴波亭”,并说芜湖县知县知道他的到来,亲自至吴波亭迎接共赏江景。后来,芜湖县尹(县长)欧阳玄也有“几回送客舣吴波”的诗句。这就说明早年吴波亭是芜湖官府迎送之亭。由此看来,“接官厅”和吴波亭是相距很近的。芜湖市人民政府在修建沿江防洪墙时,特在中江塔附近建造了水利三亭之一的吴波亭。沿江堤拾级而上,塔耸中天,亭辉夕照,观赏江景,别有情趣。

南门湾

南门湾,南起环城南路北至打铜巷,全长41米宽3米,因位于老城南门,进城门需转弯,故名。它北与花街、南正街和儒林街相连,呈“S”形布局。清光绪年间铺设花岗石路面,石板下为排水沟。街坊店店毗连,前店后宅,中开天井,屋檐相依且出檐颇深,具有避雨遮阴之功能。房宇为砖木二层楼,布局形同长街建筑,较好地保留了徽派民居和步行商业街风貌。目前,芜湖“十里长街”已被改造,南门湾是我市唯一的一条老街。大的商号有弋江批发部、南门大药店和日杂货店等。它是芜湖城市古老文明的缩影,为市重点文化建筑保护单位。

十九道门

十九道门,位于中山路口西侧,东至中山路,西至同安里,路长米,宽5米,鹅卵石路面。九十年前,上海市南和记洋行老板张志诚来芜湖经商置业,遂在这里盖住宅置地产,因其房屋面积大到拥有十九道门,故名。芜湖解放后,原十九道门拆迁,盖起了中山路工商银行、市妇幼保健院等公共设施。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经济建设,中山路率先踏入旧城改造的行列,中山大厦、金鼎大厦等高层建筑耸立起来,享誉省内外的中山路步行街以崭新的面目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太古码头

现今的滨江北路,从陶沟至13号码头,人们总习惯称为“太古码头”,它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产物。年(光绪二年)《中英烟台条约》签定之后,芜湖被列为四大通商口岸之一,帝国主义势力不断侵入。年,芜湖道童清璋与英领事柯伟良议定:划拨江岸路陶沟至弋矶山段为通商租界区,强行将原舟船,排筏的停靠点移到河南芦花荡,并勒碑晓谕。从此英、美、德、日商船麋集芜湖,修筑码头,分占港口。其中,拥有12艘轮船的太古公司占得的租界最大。租界是外国人的乐园,中国人的禁区。那些头戴红边警帽“红头阿三”在码头、马路上耀武扬威,横行霸道,动辄殴打码头工人、人力车工人。解放后,芜湖港回到了人民的手中,但“太古码头”却成了往日的屈辱和辛酸的地名。

堂子巷

堂子巷位于九华山路西侧,南起西内街,北至淳良里,东邻索面巷,西接环城西路。据说这里在清代就建有澡堂一座,附近的居民都到这里来洗澡,故名“堂子巷”。全长约米,宽3米左右,后由石条路面改为水泥路面。过去这条巷中曾住过汪、崔二个大户人家,他们拥有的房屋约占该巷一半之多,解放以后这里的高墙大宅都改为居民住房了。巷内仍有不少老街老房的格局,古色古香,使人有一种宁静悠远的感觉。

鱼市街

“风梢樯定网初下,雨罢鱼薪市未收。更好两三僧院舍,松衣石发斗山幽”宋代诗人林逋(年-年)《过芜湖留咏》,诗人笔下的鱼市街、薪市街上摆满了鲜鱼、柴草,不远处的两三僧舍的山墙上爬满了苔藓和石衣,这幽雅怡人的诗境,构成了一幅古代芜湖市井风情画。鱼市街紧邻青弋江畔,一叶叶装柴草的、打鱼的乌篷扁舟都聚集在这里。附近的花街、米市街、油坊巷……都出售各自特色商品,构成了农耕时代古芜湖的商贸中心。相传,周瑜墓地就在原鱼市街24号的后院中。鱼市街不仅是条美丽古街,更多的是给我们留下了悠远的历史回声。

七更街

七更点位于上长街和上二街中间,东临平安里,西接大城墙院,是条古老小巷,状如“L”形,先是南北走向,后是东西方向。在这条街道上几乎都是平房,只在两条小巷接头处,盖有两间过道小楼。七更点虽小,但它名气挺大,据说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私访时,曾到过七更点。不巧那天晚上下大雨,乾隆淋成落汤鸡,在七更点的私塾屋檐下躲雨,被杨老先生发现,请其进屋更衣饮茶用饭。两人谈得很投机,皇帝发现杨老师满腹经纶,谈吐不俗,回京后即下诏书,要杨入京做官。杨到京城后,向皇上禀明年老不宜做官,要求回家继续从教,为国育才,皇上恩准了杨的要求。这一喜讯,轰动了江城,使七更点名扬古鸠兹。现在七更点平房少见了,这儿兴建起“金苑”和“富春苑”两个小区。沿河路、上长街两个居委会和七更点居委会合并,成为七更点社区居委会。

花街

“花街”又名“安丰里”,北起十字街,就是周瑜点将台,南接南门湾,直达通津桥(即弋江桥),是老县府去南关的必由之路,也是河南一带过桥前来参观点将台以及到城隍庙烧香拜佛和看热闹的必经之途。明清时,“花街”是城内最繁华的地带。是南北走向,全长不足二百米;宽度不等,约三至五米。因其与老县衙近在咫尺,在筑路时,很重视质量,当中用长条石横砌,两头用大片石和弹石相接。“花街”是条商业街,以竹器为主,生产各种竹器和玩具,几乎成了竹器一条街。花街中段还有一所百年老校,即是“花街小学”,它的前身襄垣学堂,创办于年。以后成为师范附小,“文革”后改为“花街小学”。

仅以以下影像记录一些老芜湖的点滴往事

为记忆中的老芜湖做最后的回忆

为记忆点zan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是什么样的
北京白癜风最好医院在哪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ushizx.com/whms/76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