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上芜湖的这些曾用名,知道3个
一个城市,一个地名,都有着属于她的意义。有时,走进一条街,就有对一段历史的回顾。
那么,在芜湖,这样的路名有哪些呢?
云从路关键词:姑孰画派的芜湖故事云从路,曾用名新一大道。芜湖人说起它,自然就会想到当地的杰出画家萧云从。
这位名垂史册的大画家,与芜湖有着生死相依的密切关系。他早年定居芜湖,晚年返回芜湖,辞世后又葬于芜湖。
芜湖市内东门萧家巷,就是萧云从的故居。昔时,萧家住地,虽为野地石岗,但环境幽静,正适于画家作画。
萧云从于此“蓐秽缉垣”,辟“梅筑园”,一边泼墨丹青,一边幸会志同道合之画友。
(萧云从设色山水图)
姑孰画派,是明末清初之际活跃于太平府及相邻地域的一个画家群体。太平府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府治在当涂。
(萧云从太平山水图)
当涂又名姑孰,故称姑孰画派。这一画派,政治思想上藐视权贵,不认同满清统治。他们在诗画中,常有忧国忧民之作,多为狷介爱国之士。
而正是萧云从创建了它。姑孰画派与新安画派同为画坛上的两大流派。从时间上看,姑孰画派应先于新安画派,萧云从比渐江大十四岁。萧云从曾在芜接待过渐江到访,洽谈甚欢,并以《黄山松石图卷》相赠(现藏浙江博物馆)。
(黄山松石图卷)
天池路
关键词:令人叹奇的铁画创始天池路,与芜湖的铁画创始人汤天池有渊源。
(人民大会堂的铁画)
“以铁的资料创造优美的图画,以铁的意志创造伟大的中华”,这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郭沫若同志来到芜湖市工艺美术厂参观铁画后的赞词。
芜湖铁画诞生至今已近年历史,创建它的人,便是汤天池。
(一代宗师汤天池)
生活在康熙盛世的汤天池原籍江苏溧水人,后逃荒到芜湖,十三岁始,在芜湖一家铁铺学铁匠,从此定居芜湖。
(汤天池铁画作品)
当时芜湖既是水陆交通要道和各种物资集散中心,又近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华山,不仅万商云集、人流如潮,其间也有众多香客,他们皆喜欢买芜湖铁铺中生产和出售的彩色铁花枝、铁花灯,作为上山敬佛之用。
(部分作品)
汤天池也打制这些制品出售。后又将铁花和铁花灯的内容,移植到一起,制成“山水花卉,各极其妙”的别具艺术风格的铁画。
(汤天池所作对联)
后来,为专心研制铁画,汤天池登门向萧云从求教,结下“忘年交”。也让铁画熠熠生辉,大放异彩,享誉四海,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现代铁画制作)
欧阳湖路
关键词:历史学家的荆山之念(荆山湖旧照)
芜湖荆山脚下,曾有纵横数十里的湖滩,俗名“欧阳滩”。
(欧阳玄)
宋朝以前为“芜湖水”的一角,元代改称欧阳湖,为纪念在芜湖任过知县的历史学家欧阳玄。民间流传“欧阳湖上有奇字,荆山山里有财宝,识得奇字山门开,金银财宝滚滚来”。
(荆山一角)
欧阳玄任芜湖县尹三年,不畏权贵,清理积案,严正执法,注重发展农业,深得百姓拥戴,有“教化大行,飞蝗不入境”之誉。
(春晖堂记—欧阳玄书)
而且在任内,对芜湖名胜古迹,多加保护修葺,据传“芜湖八景”,是其在任时所形成。对每景都题有七律一首,常游“荆山寒壁”,因与家乡荆州的荆山同名,所以其有“三年楚客江东寓,每见荆山忆故乡”之句。
(诗礼—欧阳玄书)
离任时,对芜湖依念绵绵。后人将荆山之水取名“欧阳湖”,简称“欧湖”,以志纪念。
(荆山寒壁古人绘制)
我们赋予一条街道一个名字
她代表着特定的意义
可以是景观、人物等等
但是芜湖的这几条路
代表的都是浓厚的历史意义
你知道她们的来历么?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小青的工资就涨五毛!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ushizx.com/whms/8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