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一中,我回来了
+++------------------******+++++++++------
时间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Time—
每年的5-6月,芜湖一中非荣誉毕业生(我),在东郊路仰头喝完第一瓶冰水,学生时代熟悉的亲切感受就轻易涌向胸口。
说起来,现在应该叫你荟萃中学或老一中,与一中新校区区分开来。
工作以后,朋友们还是习惯把:“哈是念书的时候好”这样的话挂在嘴边,短暂唏嘘后,默默将手边的酒一饮而尽。
后毕业生已陆续结婚生子,00后放学路上调侃是油腻中年。
在深夜四下无人的街,才敢细细回头看,18岁的自己,也许真的是最好的我们啊...
Q:你毕业多少年了?
后来有回过母校吗?
11.再走一遍,曾走过天的路
高中3年,这条路就走了多天,来回多遍。
高中毕业竟已快十年了。
可是明明,毕业只是不久前啊。
无论春夏秋冬,早晨总是踩着上课铃
从这条路上狂奔到教学楼,
书包里除了课本,
还有热气腾腾的渣肉蒸饭和平锅炒面。
一路梧桐繁茂,仿佛奔跑在时光隧道。
那时候觉得这条路好长,总也跑不到尽头。
试卷永远写不完,上课永远容易迟到。
实验楼是老一中现存最老的教学楼了。
与旁边橙色的一栋,并肩相望。
教室里头顶的电扇带不来一丝凉意,
老师一背过身写板书,小纸条就飞来丢去。
垒的半米高的试卷和演算纸,
是刻苦用功过的灼灼勋章,
也是在桌洞里偷看郭敬明、韩寒
听MP4里的周杰伦、孙燕姿的最佳遮挡。
那天去的时候是下午,
刚好碰到一个学生匆忙奔向教室。
烈日下空旷的广场上,仿佛看到熟悉的自己。
一定要提的是实验楼顶的那颗球——天文台。
每个人都有机会上去,
用天文望远镜抬头观察浩渺星空。
那时候有多期盼,能看到一次流星啊。
实验楼隔壁的教学楼后来翻新过,
厚德、求真、励志、笃行8个大字,
醒目而坚定。
两栋楼的中间,拾级而下,
就是体育课最爱的操场。
老一中的操场没有气派崭新的跑道,
中间也不是平整的草地皮,
有露水的早晨,会弄脏白球鞋。
可是,
这里是我们肆意挥洒汗水最多的地方。
是我们在夕阳下、晨光里
奔跑过一圈又一圈的地方。
是运动会给暗恋的男生,偷偷递去矿泉水的地方。
是做课间操的时候,
做转体运动时能看到隔壁班校草的地方。
是全校跑操比赛,
练了一遍又一遍方阵队列的地方。
操场对面是室内篮球场和礼堂,
曾经声势浩大的全校家长会,
就在这里举行。
开家长会时学渣的忐忑,至今想起来还会不寒而栗。
综合楼是我最喜欢的一栋楼,有视野绝佳的天桥。
不管是心情不好的时候看看天空,
还是和小伙伴在课间追逐打闹,
都是那时无与伦比的简单快乐。
综合楼与设计感十足的音乐厅相连。
我毕业时还没有这栋楼
我们那时的文艺汇演都是在小礼堂进行
07、08、09届的校友,
合唱比赛一定有首爆款曲目:《蜗牛》
年春之声合唱比赛
▼
由于空间有限,
后来改成了食堂和乒乓球台。
综合楼下的老式绿顶的自行车棚,
下了课总是慢腾腾拿车,
就是为了能“顺路”和TA一起回家。
车棚还曾在年那场大雪里,塌过一次。
现在看起来,是不太用了。
荟萃的孩子不一定了解这些纪念碑上,
篆刻的历史,
但这里曾是我们的英语角。
也是情窦初开连手还没牵,
就先红了脸的约会秘密花园。
曾经说要考同一个大学的人,
可能早已去了别的城市,遇见了新的缘分。
曾经以为毕业只是短暂的告别,
没想到,竟然轻易成为永别。
豆蔻年华里以为的永恒,原来叫做终将逝去的青春。
Q:当年暗恋过的TA,
说过要在一起的人,现在还有联络吗?
22.最美人间五月天,正是少年读书时
校园里的朗朗读书声,
每每听到,依然让人心潮澎湃。
还在校园的人大抵是不明白的。
午后的树荫下,
看到初中生模样的孩子三三两两蹲坐路牙,
表情痛苦地背着课文,一定是下午要抽背。
想到那时每次背古文都默默祈祷:
不要抽到我,不要抽到我啊。
不禁想笑,又有些羡慕,
羡慕还能心无旁骛消磨在圣贤书里的年纪。
上微机课总是最积极。
步子大的男生总是能跑在最前面,先到达机房。
我们那时的微机课,
还在用windows学LOG语言,
用最简单的编程指挥那只小乌龟,写下一句ILoveU。
这是学霸之间才有的默契。
每年暑假都要完成游泳课。
每人会发一张卡片,上一节盖一个章。
如果身边有会伪造印章的大神就厉害了,
不用来游泳课,还能把卡片全部!盖满!
可现在去看了一眼
游泳池也已经废弃了许久
想来年的暑假于高三学子也不远了,
还有一个月,又到一年高考时。
当年庄严的誓师大会,还历历在目。
每每想起,还会后悔当年为什么没有再努力一点。
谁曾经不是,志向远大的逐梦少年呢?
届迎战高考誓师大会
▼
随着年,
一中城东新校区的正式启用,
老一中陆续送走了最后一批高中部学生。
从此黄山中路,只有荟萃中学,再无一中。
就像我们毕业时摘下这枚胸牌,
老一中也正式卸下,
迎来送往无数江城天之骄子的使命。
Q:在高中三年里,
你有什么遗憾吗?
33.那些年,我们在一中约过的饭
除了食堂,曾经的小卖部,
才是做完早操后人气最高的地方。
这间小小的屋子不知养活了多少一中的孩子。
有一种肉松面包,简直人间美味。
老板会备好开水给我们泡泡面、奶茶。
那个时候不会顾及奶茶胖不胖,辣条脏不脏,
只觉得挤在人头攒动的小店里,吃什么都格外香。
学校正大门同一排的小吃店已全部拆迁。
最想念的云南米线和炒面,
听说搬去了张家山。
对面的两家渣肉蒸饭倒是一直红火着。
老一中的后门可能不是谁都知道,
从这条通道抄近道,就能直达东郊路。
如果时间紧,就在后门买点炸鸡柳。
摊主一定等了很久,
才撑不住在初夏的午后睡着了。
虹桥文具竟一点也没有变,
里面的桌子摆设,门口的烤肠机和棒棒糖,
仿佛它就静止在这里,陪伴一届又一届的学子,
哪儿也不去,永远是老样子。
男生买魔法士,
女生去买花花绿绿的笔和本子,
还有带香味的信纸,抄下喜欢的歌词,
和心上人的名字。
那是豆蔻年华里,最美好又孤单的心事。
走过虹桥文具,就穿过静谧的老住宅区。
这里是许多一中人补课开小灶的地方。
仅一巷之隔,就与外面的喧闹的东郊路,
隔出两个完全不同的天地。
巷子那头青春、懵懂、天高云阔,
巷子这头真实、喧腾、人间烟火。
只要嫌弃食堂饭菜寡淡无味的时候,
从后门几步快跑到东郊路上,
随便钻进一家,都能大快朵颐。
哪个老一中的孩子,
没有在蒋记匆匆打包一笼小笼包。
伴着早读匆匆躲进座位,
埋着头啊呜就是一个,直烫嘴也顾不上。
老师一来立马往桌洞里一塞。
哪个老一中的孩子,
没有在书包里偷偷塞进一袋生煎包。
课间跑到唆一碗大肉面,
那种刺激又好笑的日子永远忘不了。
直到工作后,也还是有空就会来。
一边讨论刚结束的考试对着答案,
一边吃麻辣烫的时光,大概是一去不复返了。
Q:最想和谁再来一次东郊路,
再去一趟九莲塘?
44.那时叛逆不懂你,长大时常想念你
十几岁的叛逆年纪,总爱戏弄老师。
给老师取外号,把水桶架在门上等着班主任推开。
长大了才知道,什么是谆谆教诲,恩师难忘。
多想再坐回以前的那张课桌,
趴在上面调皮地刻字,画小人儿。
多想再听老师说一次:
你们这一届,是我带过最差的班!
(列出部分老师,排名不分先后)
△李涛老师的蜕变
△饶文广老师,听说去年结婚了
△气质超好的历史老师潘艳萍
△无手奇才江涛
△爱穿紧身衣的凯哥,自称芜湖土特产
△褚华老师
△洪朝晖老师
Q:现在最想念哪个老师?
还记得TA最经典的一句话是什么?
大梦方初醒,此去已十年—10Years—
好像在午后的课桌上昏沉睡着,做了一个很长的梦。头顶的电扇还在吱吱摇晃,梦到数学题全会做,英语考了分,作文又被拿去全年级当范文读了...
却不小心被老师的粉笔头砸醒。醒来才发现,这条时空隧道原来真的有尽头,白驹过隙间,不知不觉竟已毕业十年,我们这批人,或成家或立业。
那时候我们总是站在走廊上,掰着指头算着高考倒计时,可以早日脱离苦海。可是这一天真的来了之后才知道,高中的时光是最美好的。
一起在夕阳下挥洒汗水的球场,一起逃课翻的墙,一起堆出半米高试卷的书桌,一人一只听歌的耳机,一起撸过的炸串,都还历历在目。
那时候的我们不明白,一群人为了共同的目标放手拼搏奋斗,考上理想的象牙塔,是多么神圣的一件事。
那时候总觉得未来很长,但只要紧紧牵住手,就一定不会走散。可是我们已经不可避免地长大,不能任性妄为,不顾一切。
只想知道,当年的愿望实现了吗?当年喜欢的人,现在还相爱着吗?
多羡慕那些实现了目标的人,多羡慕那些坚守住最初的青涩年华的人...
因为,你们握住的,
都是我们被遗忘的青春。
-TheEnd-
↓↓
往?期?热?门
(点击下方图片,回顾往期)
?请戳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ushizx.com/whms/8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