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搬迁合肥风波始末河南为何错失,

谁看好了白癜风 https://m.39.net/pf/a_4473321.html

话说在中国有一所大学,在建校还不到1年的时候,就已经位列全国16强,入选了全国重点大学名录。它就是中国科学院的亲儿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那是在年3月,中央发布了《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指定了16所高校,作为全国重点大学,进行重点建设,他们分别是: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现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北京医学院(现为北大医学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学院(现为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学院(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农业大学(现为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

如果单从数量上看:

年启动的工程,实际建设院校所;

年启动的工程,实际建设院校39所;

年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学”项目,名单共有院校42所。

但年公布的全国重点大学,仅有16所,显然后者的含金量更高。

此时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还不满一周年,足见其实力的强劲和影响力的深重。

可就是这样一所高校,却如何从北京搬迁,扎根到了安徽合肥呢?坊间传闻,河南错失中科大,又是从何谈起呢?

话说年时,老人家发布《五七指示》,提出教育教学要深入农村、厂矿,与工农结合。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纷纷响应,去农村基层创办工厂和农场,这便是著名的“五七干校”。

再到年3月,中国和北方某超级大国,爆发了著名的“珍宝岛冲突”,两国关系骤然紧张,北方边境战云密布,许多驻京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了战备需要,必须及早离京,南下疏散。

这一年7月,中科大也派出人马,分批去往湖北、江西等地选点,准备举办自己的“五七干校”,以便战备疏散和劳动锻炼。当时的国务院科教组组长、驻中国科学院联络员刘西尧就建议:

可到河南去看看,科学院也准备在河南。

河南地图

在当年10月份定稿的请示报告中,是这样讲的:

河南省南阳专区,地处三线,水电交通方便,具备发展工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另该地学校及科研单位均少,在此建点,有利于实现教学、科研、生产、使用四结合。江西是老革命根据地,地广人稀,森林矿产资源丰富,但已有清华、北大、人大等建点。考虑到我国大学和新技术科研的布局以及备战需要,我们考虑基地最好能设在河南南阳专区。其次也可考虑设在江西。……在二、三年中完成整个基地筹建工作,并把学校逐步迁到基地。

10月17日,中国科技大学派人前往河南和湖北沙市,联系疏散外迁的地址。但湖北方面表示,沙市已经有了中国科学院的五七干校,没有合适的地方,再安排中科大了。

不过这也没什么,因为当时中科大的首选目标还是河南吗,所以对河南这一组更为重视。出发之前,为了方便工作,国务院科教组组长刘西尧,还给河南省的主要领导写了亲笔信,委托工作组的同志代为转交。

河南方面的接待,也不可谓不隆重。河南省生产指挥组组长亲自对接了中科大的工作组,带他们去南阳山区和邓县看了不少地方。但是,河南方面提供中科大勘察的,只是京汉铁路以西的南阳地区唐河、新野一带(见上图蓝圈标注),多是山区、丘陵,用作临时战备疏散尚可,长期建校条件不足。当地接待的同志也说:如果是要土地,那有的是,三千亩、五千亩都没问题,但我们南阳,实在没有接收一所大学的能力。

这里所谓的接收能力,在那个年代来讲,其实就是最基本的吃饭问题。当时也不止河南一家,特殊时期,全国粮食都紧缺,一下子涌进中科大那么几千口人,对于并不富裕的南阳地区,确实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况且,当时中央去往河南的单位也实在是不少了,不仅有大量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还有一些科研院所和高校,比如北京对外贸易学院,也就是今天的对外经贸大学,就搬迁到了大别山下的河南固始(见下图蓝圈标注)。河南在当时,已经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今天的人们,确实不能再苛责什么。

况且换位思考一下,这些院所和高校,至少在名义上,只是战备疏散,并非正式的搬迁,说白了,就好比亲戚家的孩子过来投靠,但并没有说,这是过继给你的,亲疏有别,也是人之常情。

既然河南和湖北不接受,那么年的11月,中科大又派出两个小组,分别去安徽和江西找出路。但江西和河南的情况差不多,已经有了不少大学的五七干校,省里明确答复,不方便接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另一组在安徽,考察了皖南的宣城地区(见下图蓝圈标注),也没找到合适的地点。

就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在安徽省主要领导的争取之下,形势突然柳暗花明了。

安徽省安庆地区,表示欢迎中科大的师生,预计可以容纳人。

事不宜迟,当年12月,先遣人员就抵达了安庆地区驻扎(见下图蓝圈标注)。但毕竟事出仓促,当地的接待能力也有限,随着人越聚越多,后来的多人都挤在一栋三层小楼里,食宿条件也很难维持。

于是在年1月,在安徽省主要领导的努力下,在省会合肥,腾出了合肥师范学院和银行干校的校舍,用来安置中科大。而当时的合肥师范学院,则被分拆,各系师生分散到了省内其他院校,后几经辗转,在安徽芜湖复校,也就是今天的安徽师范大学。

到年的10月,中国科技大学就整体迁往了合肥,总计搬运了图书档案和仪器设备等多箱,总计吨,迁出家属多户,连同职工、学生等,共人余次,发送了多节车皮,终于完成了这场千里远行。

此后,安徽举全省之力,支持中科大的发展,比如说,在全国电力都很紧缺的年代,将中国科大列为优先供电单位;合肥在淮河以南,本来不属于配备集中供暖的地区,却给中科大破例,安上了暖气;省里还与铁道部门全力争取,开通了合肥到北京的铁路专线,以方便教职员工回京探亲。

因此,到上世纪70年代末,当外迁的高校纷纷回京的时候,原本也动了心思的中国科技大学,终于在安徽省和合肥市的诚意感召下,留了下来。

当然,额外的原因还有,中科大当年外迀时,搬得实在太过彻底,基本上是连根拔起,连化学实验室的水泥台子都通过火车运了出去,校区原址南边被海军占用,北边被高能物理研究所占用,客观上来说,回北京也是无家可归了。

时至今日,中科大给合肥和安徽的回馈,也是非常丰厚的。

年,合肥被确定为国家四大科教基地之一。

年,合肥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

年,合肥市正式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继北京之后全国第二个国家科学中心。

至于河南和江西,如前所述,不应当说是“错过”了中科大,而只能说,是无奈之下的放弃罢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ushizx.com/whtw/153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