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育苗高产栽培技术,减少苗情病虫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常年种植油菜面积约1万hm2,其中油菜育苗移栽0.3万hm2,年产油菜籽约2.25万t。—年,笔者开展了甘蓝型油菜育苗移栽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研究,通过调查固镇镇油菜育苗移栽苗移栽示范基地,平均单产达.5kg/hm2,高产田块达.6kg/hm2,为大面油菜育苗移栽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1品种选择
品种是甘蓝型油菜育苗移栽高产稳产的基础。根据甘蓝型油菜品种生态适应性,六安市裕安区属淮河以南生态种植区,结合近年来区油菜品种展示示范研究,品种可选择国油杂1号、绵新优78、绵新油19、中油、秦油10号、核杂油等“双低”优质多抗新品种。推广种子包衣技术,减少苗情病虫危害。
2培育壮苗技术
壮苗特征株型矮壮,苗高20~25cm,脚茎粗短,节间短而紧凑,长1.5~2.0cm,径粗0.6~0.7cm;地上部叶片大而较厚,叶柄粗短,出苗后35d,叶龄达6.5叶左右;根系发育良好,主根直,支系根多而旺;无病虫草危害,无高脚苗等畸形苗现象。育苗技术2.2.1苗床选择。苗床应选择疏松透气性好的沙壤性田块,土壤耕作层达25~30cm,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基础肥力及团粒结构较好,杂草基数少,光照条件好,灌排方便。精细整地,苗床宽度设置2.0~2.5m,“三沟”配套,雨后墒沟不积水。培肥苗床。在苗床翻犁前,基肥施优质农家肥~kg/hm2,犁耙平后,施40%(N2O-P2O5-10-K2O-10)“六国”牌复合肥~kg/hm2+硼砂15~30kg/hm2。
农家肥及化肥施用要均匀,从而使苗床肥力均匀一致,使用前要充分腐熟。适时播种。一般于9月15—20日播,播种10.5~12.0kg/hm2,称种到墒拌细砂细土均匀播,实现一播全苗。一般苗床与大田面积比例为1∶(6~7)较适宜。提倡强雨天播种。苗床管理。播后翌日,用异丙甲草胺~mL/hm2兑水kg/hm2喷施。油菜叶期追施尿素75~kg/hm2+磷酸二氢钾7.5kg/hm2,同时注意防治菜青虫。若遇干旱天气,应采用半墒沟窜水或人工喷灌。
3大田移栽技术
适时移栽苗龄过大,幼苗茎节较长,移栽后恢复生长慢抗寒能力差,有可能出现早薹早花现象。一般于10月中下旬移栽,苗龄30~35d,具6.5片真叶为宜。起苗时,尽量多带一点土,避免损伤根系;移栽时,遇见高脚苗时,要尽量移栽深一点。不栽隔夜苗,确保一栽全苗。提倡人工免耕移栽,节约时间和成本。
合理密植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植株菌核病发病率、倒伏率逐渐增大,植株遭受虫害程度加重;植株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及单株产量均随移栽密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在六安市裕安区湾畈土壤肥力较高区域,移栽~00株/hm2;岗区土壤肥力中等区域,移栽~株/hm2。
山区土壤肥力中等或偏下区域,移栽~株/hm2。提倡宽行窄株栽培,改善中后期油菜透风透光环境,达到提高油菜抗逆能力。
施足基肥
氮磷钾合理配方能促进油菜对养分的均衡吸收,有利于油菜植株正常生长和产量的形成,提高肥料利用率。经多年油菜生产施肥实践可知,六安市裕安区湾畈区施纯N~kg/hm2,P2O.0~67.5kg/hm2,K2O75~90kg/hm2;岗区施纯N~kg/hm2,P2O.0~82.5kg/hm2,K2O90.0~97.5kg/hm2;山区施纯N~kg/hm2,P2O~80kg/hm2,K2O90~95kg/hm2,硼砂7.5~30.0kg/hm2。
稳施蕾薹肥。开春后油菜进入蕾薹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期,植株迅速抽薹,叶面积增大,花芽大量分化,是需肥最多的时期,也是增枝增角的关键时期。该期的主攻目标是春发稳长,要根据基肥、苗肥的施用情况和长势酌情稳施薹肥。植株生长健壮,可不施薹肥;若基肥不足,植株偏弱,一般施尿素75~90kg/hm2。应在雨天施肥。巧施花肥。甘蓝型油菜对硼肥敏感,花肥一般在开花前后或初花期施用,一般施用硼砂0.3~0.4kg/hm2+磷酸二氢钾0.3~0.4kg/hm2,叶面喷施,防治“花而不实”。提倡植保无人机喷施。
查苗补苗
大田移栽后7d左右,深入田间普查,发现漏栽或死苗情况,要及时补栽。免耕轻型栽培油菜,移栽前2~3d,选用敌草快、草铵膦+丁草胺(乙草胺)进行灭草加土壤封闭处理;油菜生长期内,以看麦娘、菵草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油菜田,选用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喹禾灵、烯草酮、烯禾啶及其混剂进行茎叶喷雾处理;以阔叶杂草为主的油菜田,选用草除灵、二氯吡啶酸及其混剂进行茎叶喷雾处理。翻耕后种植油菜,在油菜播种或移栽前2~3d,喷施敌草胺、丁草胺、乙草胺及其混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化除要根据气温和土壤湿度状况。
降湿防渍。开春后,雨水增多,易诱发油菜菌核病、霜霉病,也有利于诱发油菜根系早衰。做到“三沟”配套,确保雨时墒面不积水,雨停沟不积水,使油菜根系活力到成熟。积极培育农村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伟大梦想平铺镇地处沿江江南,风景秀丽,人文厚重,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省级“优秀旅游乡镇”和省级卫生镇。境内有“江东第一禅林”之称五华山,有春秋时期吴国遗存“万牛墩”古墓群。
总结:
植被保持原生态,是天然氧吧,有“芜湖后花园”之称,是休闲养生的好去处。已建成的8个美丽乡村点各具特色,多个村庄已经旧貌换新颜,依托国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政策,结合农村道路扩面延伸工程建设为锲机,打造平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五华鸡”、小龙虾等特色农产品销售,促进农村产业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梦想。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ushizx.com/whzx/14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