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兹三人行文史录古城芜湖建置沿革简述

《芜湖古称鸠兹的由来》

芜湖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城。最早的行政建置,据现存古代文献记载,是春秋时期吴国的鸠兹邑。《左传》鲁襄公三年(前年)载:“楚子重伐吴,为简之师,克鸠兹,至于衡山。”晋杜预注云:“鸠兹,吴邑。在丹阳芜湖县东,今皋夷也。”《后汉书·郡国志》“芜湖”注:“鸠兹意指鸠鸟栖息繁殖之所。”《安徽通志·舆地志》载:“鸠兹港,芜湖县东四十里,入于长江,或以为古鸠兹也。《左传》楚伐吴,至鸠兹,杜预以为皋夷,今作勾慈,以音相近而讹也。”民国《芜湖县志》记载相同,又云:“芜湖县德政乡有勾慈社,即鸠兹之讹也。”关于衡山,杜预以为在浙江乌程,距今芜湖县之鸠兹太远,与具体情况不合。按《太平御览·地部》引山谦之《丹阳记》云:“丹阳县(治所在今安徽当涂县正北小丹阳镇)东十八里有横山,连亘数十里。

或云:楚子重至于横山是也”。《芜湖县志》亦载:“似即今当涂之横山,盖横与衡本通也。”

(蚁鼻钱)

关于鸠兹在今何处,《芜湖县志》、《太平府志》载有在芜湖县东40里、35里、30里及在咸保圩诸说。北大教授侯仁之于年曾亲领研究生作了实地调查,到了芜湖县黄池镇南一里见一土墩,为古城遗址,当地群众称为楚王城,因而认为此地即古鸠兹城。这里曾发现印纹硬陶、绳纹陶片、简瓦残片及五铢钱,安徽省博物馆同志鉴定为汉代物,汉芜湖县治所当亦设于此。

春秋吴、楚争夺此地是有原因的:因为它扼中江要冲,中江即今之青弋江(一说青弋江中段始为古之中江,相传伍子胥伐楚时开挖,至今民间仍有称此段江流为胥溪者),为东通吴越,西达楚国的一条重要河流。《汉书·地理志》“丹阳郡芜湖县”下注云:“中江在县西南,东至阳羡(今浙江吴兴)入海。”《读史方舆纪要》载:“今县河(即青弋江)东达黄池,入丹阳、石臼等湖,至银林堰,乃中江故道也。苏常(今江苏苏州、常州)承中江下游,常病漂没。及五堰筑(唐末杨吴时筑),而中江不复东,宣歙之水,皆由县西达于江。”楚兵东伐,先占鸠兹,继续东进到横山(今属当涂),是符合地理形势的。

周元王四年(前年)越王勾践平吴,鸠兹亦属越国。楚威王六年(前年)楚大败越,杀(越)王无疆,尽取故吴地至浙江。于是鸠兹属楚。秦王嬴政二十四年(前年)灭楚,以楚地为楚郡。二十六年完成统一,分天下为36郡,将楚郡分为九江郡、鄣郡、会稽郡,而鸠兹属鄣郡丹阳县。刘邦、项羽的起义军灭秦,项羽分封诸侯,以鄣郡属九江王英布。西汉初期,郡国并行,鄣郡先后属于楚王韩信、荆王刘贾、吴王刘濞、江都王刘非、丹阳侯刘敢、广陵侯刘成。

资料来源:芜湖政协文史资料

芜湖韵事

神山

芜湖之阴美风土,不厌田家老门户。

乍闻灵境迹常存,复道居人俗犹古。

天造神山郁更奇,山间原有卫公祠。

神灵万古昭英爽,时雨一方何用祈。

有时旱魃始为灾,黑云堆墨遮山来。

有时长虹截不断,绿苗如烟田水满。

年年大有岁不荒,白梁黄稻尽登场。

此山膏泽由来盛,愿广余滋被八方。

作者:黄浩

黄浩,明代中叶人,生平不详。

本诗词出自芜湖地方志办公室编撰出版的《芜湖历代诗词》

鸣谢:芜湖诗词学会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在哪家医院治疗比较好呢
告别白癜风舍我其谁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ushizx.com/whly/775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