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故事——三打独乐园

芜湖故事——三打独乐园 《洛阳名园记》载《独乐园》云:司马温公(司马光)在洛阳,谓其园曰:“独乐园”,园卑小,不可与它园班。不过,此“独乐园”非彼“独乐园”,这里说的是清光绪年间发生在芜湖的独乐园的故事。01光绪皇帝坐天下的时候,芜湖北门后家巷盖起了一座又高又大的瓦房。房子的主人姓潘,人称潘太爷,是清廷大员曾国藩的门生。靠着曾国藩的官威,连做了几任县太爷,告老还乡后,为了光宗耀祖,享享晚年的清福,特地盖了这么一座大房屋,取个雅号叫“独乐园”。有一年冬天,“独乐园”东边的一间芦席棚里,一位姓王的妇女不幸病死,丢下一个端庄美貌、诚实温顺的十五岁的女儿小玉。她的父亲又是个大烟鬼子,见她娘死了,手中无钱,就把小玉五十两银子卖给了“独乐园”主。任凭小玉哭得死去活来,他也不闻不问,躺在大烟铺里,早把五十两银子花去了一半。小玉长叹一声,含着两眼眶泪水进了“独乐园”。02小玉进了“独乐园”后,专门服侍潘夫人。这个“七品夫人”爱犯胃气疼,一天得吃多次小餐,专用一双潘太爷在定亲时送她的象牙筷子。小玉是个老实聪明的姑娘,关在人家的笼子里,只好受人家摆弄,一举一动,不敢大意,潘夫人也挑剔不出她有什么毛病。可是,潘夫人的三少爷却是个花花公子,一有空,他就要来纠缠小玉,动手动脚的,但小玉从来对他都是严严正正,有棱有角。三少爷也不敢太放肆,只好暗中设法报复小玉。这一天,潘夫人的胃气疼又犯了。燕窝粥不准放冰糖,得放红糖,正巧红糖又用完了,小玉只得去买,出门不远,便碰到了表哥阿牛。小玉只有这么一个穷亲戚,两人又从小在一起长大,青梅竹马,耳鬓厮磨,又是半年多没见面,免不了格外亲热,多说几句贴心话,不料正好让三少爷碰上了。三少爷看在眼里,酸在心里,悄悄走开。小玉惦着夫人的燕窝粥,就匆匆地回来了。待她放好糖,调好燕窝粥,双手捧着来到夫人的正房时,却见夫人正坐在虎皮太师椅子上,闭目养神。小玉不敢惊动,只好轻手轻脚地把燕窝粥放在茶几上,象牙筷横在碗口上,退出门外,转身去找小暖炉,要把燕窝粥煨起来。三少爷从街上带着一肚子醋意回到家里,观察了小玉的举动,顿时有了个坏主意,心想:“臭丫头,今天不叫你打个半死,也叫你脱层皮。”趁着小玉转身的机会,轻手轻脚把一碗燕窝粥和一双象牙筷端了出来,偷偷地丢进了院子里的一口井里,阴笑而去。小玉一进屋,发现了粥、筷不翼而飞,立即吓傻了,就在这时,潘夫人捏着腔问:“小玉,燕窝粥呢?”小玉慌了神,口吃地说:“太太,没、没有了!”“什么没有了?”潘夫人满面怒容站了起来。“燕窝粥,没有了,还有象、象牙筷也没有了!”小玉低着头,可怜巴巴地说。03潘夫人一听象牙筷没有了,伸手就给了小玉一个嘴巴,硬说她把象牙筷偷走了,忙派人告诉潘太爷。潘太爷知道后,大发雷霆,令人把小玉吊了起来,又是打,又是骂。只有三少爷却在井边洋洋得意。做饭的大师傅有点奇怪,特意跑过去朝井里望了望,什么也没有瞧见。到了晚上,潘太爷还不肯干休,把小玉推进柴火房,一把锁锁了,并威胁说:“要是明天还不把象牙筷子交出来,就别想或者出去!”小玉被关在柴火房里,又气又恨,又冷又饿,遍体鳞伤疼得直钻心!这时,好心的大师傅偷着给他送来了一碗热汤。小玉怎么也不喝,隔着窗格子对大师傅说:“大伯,你明天能不能帮我到厢房门口那口井里捞一捞,我总疑心是三少爷……”就再也说不下去了。这句话提醒了大师傅,他想起白天看见三少爷瞅着井,脸上露出冷笑。这倒是个线索,他便安慰了小玉几句,答应明天一定捞一下试试,就端着汤走了。等大师傅走后,小玉想起自己被关在私牢,苦受折磨,父亲又不争气,阿牛也无法相救,就是逃了出去,也没有活路,便在暗中摸了根绳子,悬梁自尽了……04听说小玉上吊死了,潘太爷一点也不吃惊,他在书房里踱着八字步,捋着胡子想了想,便吩咐家人赶快把后花园的院墙打个洞,把小玉的尸首从洞里抬出去,葬到乱坟堆里算了。小玉上吊的事,大师傅早就叫小厮告诉了阿牛,阿牛又转告了街坊邻居。一时人们议论纷纷,都说:“拿人不当一双象牙筷,逼死人命还不算,又把尸首从洞中往外拖,姓潘的太没良心。”众人越说越气,当下就有几十个年轻大汉,在阿牛的带领下,悄悄在院墙边等着,要夺尸告状。当潘家的仆从,抬着小玉的尸体从洞里往外钻时,阿牛上前一把逮住,众人发一声喊,齐拥上前,团团围住,阿牛高喊道:“乡邻们走,找他姓潘的讲理去!”一人呼,百人应,街坊邻居们呼啦一下就涌进“独乐园”。潘太爷意见恼怒非常,心想:常言说:虎死不倒威,我毕竟做过朝廷命官。于是他,他怒气冲冲地对众人在说:“你们要干什么?我家的私事,你们管得着么?”愤怒的人们哪里睬他这一套,把小玉的尸体往大厅里一放,阿牛指着小玉的尸体问道:“姓潘的我要问你,一条人命难道不值一双象牙筷子吗?为何将小玉逼死,不给棺材,还从墙洞里往外拖?”也不等潘太爷回话,早有人动起手来,摔板凳,掀桌子“噼里啪啦”地砸了起来。霎时,大厅里的古玩、玉器打得粉碎,条幅字画撕得稀烂,潘太爷吓得战战兢兢不知躲到哪里去了。05第二天,一大早,一乘轿子把潘太爷抬到了知县衙门,紧接着又跟着知县的大轿子回到附上。县令看罢现场,连说:“岂有此理!岂有此理!”话音还没落,责问评理的街坊们又涌进来了,人们拉着知县就往厢房那边拖,把个潘太爷也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原来,今天一大早,有心的大师傅拿着一个铁筢子和一根长绳子,来井口打捞出了那只盛粥的碗和一双象牙筷,并告诉了街坊,单等知县前来,留作物证。知县一见纳闷多平民百姓,又有物证,怕触了众怒,只好捺下性子,说了潘太爷两句不是,回到大厅,又口口声声责备百姓不该打坏东西,目无王法。阿牛本想提出为小玉殡殓的事,一听知县的口气不对,不由火气上来,便又和一帮青年,从后花园里打将起来。知县一见势头不妙,推说有事,慌忙打轿回府。“独乐园”里一时又人声沸动,“乒乓乒乓”地响个不停,潘太爷只有暗暗叫苦。第三天,为了小玉殡殓的事,四邻们又聚集到“独乐园”。潘太爷吃了前两次的亏,早已躲得不知去向。大家见园主太不近情理,还想请知县来压人,越想越气,就把潘家前庭后院的值钱东西又砸一遍,并说,如果不答应要求,潘家就别想过安稳日子。潘太爷怕街坊联合起来造反,要了他的小命,只好请人代他出面调解,答应了街坊们提出“礼葬”小玉的要求。不久,在芜湖县内有人编了一处“倒七戏”(庐剧)《牙筷记》上演,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三打独乐园”的场景,深得劳苦大众的欢迎。而潘太爷却也因为这一出戏,整天头痛心烦,六神无主。后来,他只好咬咬牙,下了狠心拿出几锭银子,将《牙筷记》的所有剧本都买下烧掉。但是,“三打独乐园”的故事已经深深地印在人民群众的心中,并且一直流传到今天。本文参考《民间故事集成》徐国华搜集整理街邻街坊芜湖首个以社区平台为单位的







































北京治疗白癜风好处有哪些
白癜风怎么会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ushizx.com/whmj/144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