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微光,汇聚万丈光芒记赤铸山社区志

  赤铸山社区疫情防控的“大考”上,小区门口、执勤点、核酸检测点、疫苗接种区都能看到“一抹红”,默默付出、温暖人心——他们便是志愿者。

  党员有担当,临时党支部撑起防疫“红色屏障”

  “我们不怕累、只想为你们减轻负担”“就像含棒棒糖一样,不要怕”这些都是来自长三角信息智能创新研究院防控疫情志愿服务队青年党员们的声音。7月24日晚,芜湖市发现1例南京禄口机场新冠肺炎疫情关联无症状感染者。7月25日下午,研究院领导得知基层社区需要大量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等工作,立即组织青年党员成立防控疫情志愿服务队,在党支部书记强海玲的带领下冒着大雨奔赴官陡街道赤铸山社区,连续十天利用下班和周末时间协助社区开展核酸采样等防控疫情工作。协助完成了三个小区上千人的核酸采样工作。在社区的防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党支部书记强海玲带领青年党员们到达社区后主动要求承担重活累活,“我们不怕累、只想为你们减轻负担”。在集中核酸采样时,居民们可能因为排队人多、拥挤等因素发生情绪波动,青年党员丁梦婷主动与居民们交流,为居民们疏导情绪。为了避免人群聚集、防止交叉感染,青年党员吴金芝积极在现场维持秩序,保障核酸采样工作高效有序的顺利完成。在核酸采样时,有些儿童会因为害怕而抵触,青年党员刘艳主动上前疏导儿童的情绪说到“就像含棒棒糖一样,不要怕”,在刘艳同志的耐心安抚下,医务人员顺利完成了采样。今年刚刚入党的陈博群已经是第二次参与防控疫情志愿服务工作了,凭借着此前的防疫经验和对社区地形的熟悉程度,与志愿服务队的同志们一同协助医务人员完成了17户居家隔离人员的上门核酸采样的工作。同时,他还担任官陡街道融悦东方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书记,带领支部党员为小区居民撑起防疫“红色屏障”。

  在志愿服务工作中,有时需要身穿防护服、佩戴N95口罩和护目镜,在几个小时的工作中,会因为呼吸不畅等问题让身体感到不适,青年党员们克服重重困难只为注入温暖力量。每一次大汗淋漓的坚持和努力都会以点点微光汇集成战胜疫情的万丈光芒。

  迎难而上,封控区内的在职志愿者

  7月26日,根据文件,我社区2个小区内的三个楼栋成为“封控区”,周边楼栋近10栋成为“警戒区”,根据要求需要人员24小时值班,彼时,11名社区工作者已经连续工作超过60小时,并且还有大量的数据核实工作需要完成,人手不够,怎么办?!社区书记徐道创联系社区双联系单位--芜湖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办迅速组建了一支2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带着3箱捐赠给社区的雨具来到社区报到,并迅速安排到各个封控区和警戒区负责值守工作。谁料想随后的几天内,我社区的封控区迅速增长到14个,徐书记又联系到我社区在职党员,同时也是芜湖市机关工委的王玉娟书记,王书记在了解情况后,随即向全市单位发布了招募封控区值班志愿者的通知,报名人员也达20余人。这样一来,我社区的封控区和警戒区,共计30余点位,都有来自芜湖市机关单位、区直部门、官陡街道部门的各条战线的志愿者值守。

  他们放下了手头繁忙的工作,疫情当前,每天平均工作12小时以上。在各个封控楼栋和警戒区,这些在职的志愿者们的工作既多且杂。从一开始的茫然、没有头绪到后来的主动应对、有条不紊,队员们进展神速。志愿者的工作一共分成五块:一是按时间协助医护人员开展楼栋内居民核酸检测;二是负责卡口和小区执勤;三是搬运居民生活物资;四是协助转运集中隔离的人员;五是帮助解决居民的生活问题、安抚情绪。“有这些志愿者在,我们感觉我们并不孤单”,一名封控区的居民说道。

  楼栋长守楼护院,筑起社区疫情防控墙

  面对疫情,刚上任的万科城小区第一任楼栋长们,主动前往防疫最前线,发挥着楼栋长的区域管理能力和带头引领作用,尽全力为居民解决疫情期间遇到的问题。

  “又是这么晚加班回来啊,来点洗手液洗一下,快点回家休息吧。”“好了,36.5度,体温正常,健康码也没问题,小伙子可以进去了”……晚上10点至凌晨6点,这是属于楼栋长倪红玲的值夜班时间。倪红玲作为社区安全和疫情防控的守门人,她坚守在自己的岗位,等待归家的居民,记录出入的平安。

  全民核酸开始后,她又穿梭在各个检测点,配合医护人员做登记、维持秩序。核酸检测完,本以为疫情工作可以稍稍放轻松,我社区又接到了临时疫苗接种点任务,倪红顶着炎炎烈日,在悦享书吧的临时疫苗接种点位前来的居民细心解答,维持秩序,排队放号,现场排队,居民秩序井然,疫苗接种的第一天,由于前来的居民太多,一直接种到深夜12点,待支疫苗接种结束后,她还将现场人员遗忘的身份证、签字笔等送回社区,第二天一早,她又来到社区领取当天的物资前往疫苗点。

  志愿服务12小时,“封”不住的热血

  7月26日,赤铸山社区开展第一轮全民核酸检测时,张志彬第一个报名参与检测点的登记工作,当医生穿着防护服检测时,他只戴着口罩为辖区居民登记,还记得那几天是台风“烟花”登陆的日子,他来不及撑伞,经常为了登记居民信息,被雨淋得浑身湿透,分不清那是雨还是汗。7月29日,在知道他自己所在楼道成为“封控区”前一刻,他还在辖区检测点上为居民登记信息,直到当日检测结束回到家中。热血志愿12小时,他的“一抹红”的身影,形成了一道美丽“红色风景”。

  张志彬的楼栋成为“封控区”之后,在家里的他还继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网格群及时发布最新政策,为网格居民解答疫情、疫苗相关知识,仍然用自己的方式为防疫工作尽心尽力。

  在职夫妻档志愿者,携手抗“疫”,共书“战友情”

  “赶在24点前完成扫楼任务,踏着夏天的雨点,CP档用脚步深度感受社区的一夜”,在职党员志愿者宇雯在   姐弟同心,抗“疫”斗争学生成“战士”

  今年暑假,17岁的肖宇腾放假回家。不料想,芜湖市内确诊了一例新冠病例,疫情突如其来,扰乱了假期的欢乐和宁静。姐姐肖韩通过社区志愿者招募信息媒体了解到,辖区现需要志愿者。

  7月28日,他们来到社区,主动要求参与志愿者服务。经过工作人员简单的培训,身穿红马甲的肖韩、肖宇腾,带上红袖标,成为一名“上岗”抗“疫”斗争的“战士”。

  白天,他们来到罗兰小镇集中隔离点,和隔离点的负责人一起核对当日社区送达集中隔离点人员名单。他们只戴着单薄的口罩,记录着密接、次密接的名单。

  晚上,他们为辖区居家隔离人员上门张贴“居家医学观察牌”并签署承诺书,一直自愿服务至深夜12点,肖宇腾在贴牌期间,还为居家隔离户及时处理垃圾,送至集中垃圾清理场所,那时已经是深夜1点。高强度的工作下,姐弟俩没有退缩,脸上始终洋溢着开朗的笑容。用坚韧的斗志,坚守岗位,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

  “在疫情面前,要向共产党员看齐,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负重前行,我能尽一己之力,也算问心无愧了!”这是肖宇腾在自己的   此次赤铸山社区共招募了志愿者名,他们有即将步入大学的准大学生、有在职的党员,他们平均每天志愿服务超过6个小时,有家住清水的志愿者,每天下班后骑车半小时来到社区,服务到深夜,有年仅17岁的学生,主动要求在封控区连续值夜班3天……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当他们听到召唤时第一时间投入到阻击疫情这场防控战中,用自己的热血配合社区完成了一项项任务,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肖慧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ushizx.com/whmj/150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