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镜湖芜湖百年古街峏山杨巷,与李鸿
中医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医术高明之人总会令人异常钦佩,一是因为中医神奇的疗效和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二是因为中医大家们身上闪烁着人性光辉的医德。
芜湖有一古巷——峏山杨巷,它的由来与一中医名家大有相关。
壹
在芜湖市中二街至镜湖烟雨墩之间,有一条长约50余米、宽约5米的小巷道。小巷道西邻群楼耸立的景春花园,东隔10余米可闻柳春园小学的琅琅读书声。
昔日这里曾有颇多妇女出入,老芜湖人都知道它的奇特名字——峏山杨巷。
峏山杨氏源于巢湖市的峏山,峏山位于巢湖市西北35千米,一片起伏不平的丘陵布满了这块鱼米之乡。
峏山有一户姓杨的人家,是以医治妇科疾病闻名于世,至今已传了24代,源远流长。
贰
据巢湖县志和杨氏族谱记载,峏山杨氏的先祖叫杨起时,是宋末进士,曾任福州知府;“传至五世孙:曰广,曰义”,二人曾跟随朱元璋打天下。明朝鼎立后,杨光以功封宏邺郡侯;杨义以功封,明勇将军。
杨义第三子杨隐真不慕荣华,也不愿沿袭侯爵,跟随其告老还乡的父亲杨义回到家乡巢县峏山,拜名医学习妇科,由此峏山杨氏学医的多了起来。
到了第十二代杨名远,杨家妇科的医术已有很深的造诣。杨名远将医道传给儿子杨英山。
到了杨氏第十四代杨淑桢,他幼年跟随祖父游南岳衡山,巧遇一名高僧,向他亲传了妇科的内外名方。
杨淑桢将高僧所传名方与杨氏祖传医术相融合,创造出以“七方”、“八法”和“三大丸药”为主的妇科治疗方法和秘方,使峏山杨氏的妇科医术发展到新的高峰。
叁
峏山杨的名声传到了李鸿章那里,这一年是清同治四年(公元年),李鸿章署理两江总督。
其时,李鸿章夫人产后得病,出汗不止,在南京已请众多名医,均医治无效。
李鸿章听说安徽巢县峏山杨妇科驰名省内外,就派遣家人到峏山请杨家人出诊。杨家派出杨三先生杨柳溪前往。杨柳溪切脉诊治后,开出了一服处方:十全大补汤麻黄根三钱。
所谓“同行是冤家”,南京名医们听说巡抚大人从巢县乡间请来一位乡医给夫人治病,认为是丢了他们的脸,想方设法找杨柳溪的茬子。
名医们看到杨三先生的处方之后,认为大有文章可做,于是向李鸿章禀报:麻黄性味辛,微苦,温性,为发汗之品。夫人病后汗出不止,再加上麻黄发汗,岂不是火上浇油吗?
李鸿章听后,深以为意,一面叫停服此药,一面直截了当的询问杨柳溪。杨不慌不忙说出用药的根据:“麻黄是发汗的,但根节是止汗的。我用的是麻黄根,不是麻黄。这味药的效用在《本草纲目》第十五卷之草之四隰草类上,其五十三种中麻黄类载曰:麻黄茎发汗,而根节则止汗,其效如神……请大人查证。”
李鸿章查证,果如其言,南京大夫们哑口无言。李夫人连服三剂药,果然痊愈。
在此期间,杨柳溪还以巧妙的医术治好了李夫人所生婴儿腹泻不止的毛病。李鸿章对杨柳溪高超的医术非常敬佩,想将杨柳溪留在身边作医官,可是杨三先生立志要在农村行医救人,就婉言拒绝了。
杨柳溪临行前,李鸿章除支付了诊金,还亲笔给杨三先生写了一副对联:
柳溪尊兄嘱
圣言辄与世情合天事亦须人力为
少荃李鸿章印
从此,杨三先生和峏山杨妇科的声誉大振。
肆
清末,当芜湖米市在李鸿章斡旋与干预下名震全国时,杨柳溪的直系杨光淮医师来到芜湖这条小巷内,挂起了“峏山杨妇科”的牌子。
从此,芜湖一带到这里看病的妇女络绎不绝,疗效显著,峏山杨妇科誉满江城。久而久之,这条无名小巷被人们称为“峏山杨巷”。
现在峏山杨巷内已不再见“峏山杨妇科”诊所了,代之而起的是鞋店、鞋庄、旅馆和茶楼。其中鑫隆茶楼饶有风韵。茶楼上有一副对联:鑫隆巧汲三江水,茶楼雅赏镜湖月。
如今,虽然“峏山杨巷”留存至今,但芜湖“峏山杨妇科”却在流逝的岁月中消失不见了。
大家都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ushizx.com/whms/13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