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乡村喇叭
本文转自:芜湖日报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乡村的家家户户墙壁上都挂着碗口大的喇叭,后来,在大队部或村委办公大院也矗立高音喇叭。喇叭作为农村重要的宣传工具,对宣传党的政策发挥很大的作用。
家里的小喇叭
当时,为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到家家户户,县里设了广播站,这也是县级主要宣传媒体之一。同时,全县架设了通往各家各户的广播线路,一时间,高山、湖泊、山岚、泊地多了一些蜘蛛网似的电线和电线杆,一条条电线贯通到全县的大小村落,延伸到各家各户,线路通过屋檐穿墙而过,连接到碗口大的小喇叭上。小喇叭的出现给每个家庭增色不少,它端庄地挂在主人家卧室的墙上,备受“关照”。主人通常会买块红布将小喇叭包起来,一是防尘,二是红色体现了喜庆。还有一条接地线通过窗户埋在屋檐下的泥土里,人们进出家门要格外小心,不能触碰到这根线,否则会影响喇叭的发声。
当时,喜欢听黄梅戏的老人们称小喇叭是“戏匣子”。小喇叭每天按时广播,大体在晚上6时左右由县广播站播送,开场白便是《东方红》歌曲。每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时,人们就知道要广播了,先播送的是天气预报,然后是本县发生的时政新闻,接着是评书之类的娱乐休闲节目。大概9时左右,节目快要结束时,会重复播送天气预报。
到了秋收季节,人们担心晾晒的粮食被雨淋了,都以小喇叭里的天气预报为准,有时在外面,没听到喇叭里预报的第一遍天气预报,都会直等到播音结束再听重播,虽然经过一天的劳作,已经是身心俱疲,哈欠连连,但天气预报必须要听。每当播音结束后,喇叭里就会播放一首《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歌曲,听到这首歌曲,就意味着当晚县里播送的内容全部结束了。接着,公社开始在喇叭里广播各种通知,特别是在“三夏”“三秋”关键节点上,公社也播送农业生产新闻以及发生在本公社的好人好事等。
自从有了小喇叭,每到晚上,村里街头巷尾很少有人扎堆聊天,人们大都在火炕上侧耳细听小喇叭里的广播,有的听评书,听了这集还想听下集,不听完就不睡觉,如果晚上有事忘听了,次日也会在地头劳动中听别的社员讲解,哪怕是遗漏一个小情节都会感到遗憾。我70岁的奶奶原来患有失眠症,自从屋里多了个小喇叭,每晚上收拾完碗筷,便两腿盘坐在小喇叭旁等着听黄梅戏,一边听着,手里还一边缝缝补补,做些针线活,听完了,还学唱上几句,很快就安然入睡,失眠症也好了。
方便快捷的小喇叭极大地提高了村里的办事效率。上级传达最新指示,不必召集大伙集中传达,只在小喇叭里讲一下就可以;县里和公社也不必为一份文件,派专人骑车挨个村送达,只要不涉及保密性,在广播喇叭里通知一下也就可以了。还有的村队请示上级安装喇叭扩音、麦克风设备,接上小喇叭线路。这样,大队有啥事,就可以在小喇叭里通知,如果遇到本村人在外地工作的打来电话,也不用跑腿入户通知,只要扩音机打开,喊一声就可以了。
后来,家庭小喇叭更新换代,由碗口大的小喇叭变成带音箱的喇叭,形状也由圆形变长方形,由灰色变成各种靓丽的颜色,显得格外美观,声音也更有立体感了。
外面的大喇叭
时间久了,人们发现小喇叭还是有好多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白天,社员下地干活,都紧闭门户,家里没人,若此时小喇叭播放通知,有谁听呢?于是,人们又在大队部附近高高竖起水泥杆子,上面固定几个高音喇叭,户数多的村队,安装4个高音喇叭分别朝着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山里干活的人每当听到高音喇叭通知谁回村接电话,便立刻放下工具,跑回村接电话。
因大喇叭有噪音,村里在高音喇叭播送前,放一首《谁不说咱家乡好》之类的流行歌曲。村民们听到放歌曲,晓得又要下达啥通知了,于是,都屏住呼吸听着。喇叭里播放的有时是计划生育政策,有时是关于村容村貌环境整治的内容,也有时是销售商来村里推销某种商品,委托村里通过喇叭招呼一下,大队每个通知一般会重复两次。于是,大队值班人在喇叭里喊道:“各村民请注意啦,接上级指示精神,近几天,对村容村貌进行整治,谁家门口堆放杂物啥的限期清理好,不许乱堆乱放垃圾……”“咱村有来销售收音机的,有需要的来看看。”春天,有来村出售小雏鸡、小猪仔的,也会委托大队的人在喇叭里喊一下,于是,妇女们纷纷出来买。有的人没听到通知,只能在家后悔:“这下没鸡蛋吃了。”还有来村里销售鱼虾的,鱼虾就放在大队部门口,高音喇叭里喊起来:“广大社员请注意,有来咱村销售新鲜鱼虾的,有需要的来买啊。”不一会,社员们纷纷带着工具来到大队部门口,眨眼功夫鱼虾销售一空。销售商高兴地抬头瞧着高音喇叭说:“这大喇叭真能解决俺的问题,要不等着我串街走巷,还不累死!”
此外,大喇叭还能起到失物招领的作用。有谁家走丢了家禽家畜,丢了钥匙等东西,都会在喇叭里说一下,有谁捡到了什么东西也会通过大喇叭广播,大喇叭真正成为帮助社员排忧解困的工具。播报内容越贴近农村农民就越关心。喇叭里无论表扬了什么现象,还是批评了什么现象,很快就会成为村里的新闻。例如,卖假种子假农药的、非法诈骗集资的、搞传销的……经常让人们防不胜防。可大喇叭开通后,被骗案例天天播,大大增强了村民的防范意识。
少不了的喇叭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传播工具广泛地被应用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高音喇叭仍然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走到农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高矗立在村中间的高音喇叭,它历经风雨依然顽强地矗立在那儿,时不时地向人们宣传着各种政策。县里由有线广播改为无线信号传输电视节目。太阳下山后,人们仍然喜欢聚在小广场等处听高音喇叭,彼此交流着。村里有什么事也会在喇叭里喊,总会听到村民说:“你没听喇叭里喊,到村委领福利?”“你没听刚才还广播了,明天有城里的医生来咱村看病?”……此外,谁家有困难,村里也会通过大喇叭广播,动员村民献爱心,关爱弱势群体。
现在,有很多村和社区设有多个村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ushizx.com/whms/14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