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大树下的芜湖也很倔强
网友说,芜湖其实也很好,你也可以写一写。一诚然芜湖不够强大,但一定是鱼眼非常喜欢的一座城市。四季分明,温婉怡人;有山有水,源远流长;长久地生活在这样的城市中,人也会流淌出差不多的性格。都说性格即命运,芜湖以自己的方式发展,如水无争,流之倘然。这一点,自然不是合肥所能比拟的。合肥的迸发,混杂着各种性格,与合肥兼收并蓄不可分割。同时,合肥又是安徽的省会城市,在某种意义上就代表着安徽的形象。安徽要展现出什么模样,合肥就要装扮成什么模样。所以,合肥的发展是必然的。它,汇集省内英才,含纳万象,兼收博采,骨子里就含蓄不来,因为它要成就每一个合肥人的梦想;合肥作为省会城市,形势逼人,强省会策略之下,合肥也低调不来,更温婉不了,所以才处处显得这般焦躁。相反,芜湖就宁静了许多。但有时也会像汛期的长江水,表现出无比的不安和不逊。因为芜湖曾经也代表着安徽的形象,一度与省会并驾齐驱,因而有双核之名。说起早年的芜湖,有历史记忆的人们偶尔会说上这么一句:当年,芜湖还是很厉害的啊!这像是一句夸赞,更像是一个包袱,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期待。说它是包袱,是因为近十年来,芜湖无时无刻不被拉到合肥身旁一比高下,因为你也曾强过,为何此时弱了下来?说是期待,过去十年是合肥的十年,下一个十年,能不能是芜湖的十年?因为你也曾强过,为何将来不会再强?以双核之名,强拉合芜华山论剑,对芜湖来说其实不够公平,对合肥来说,也是小肚鸡肠。合肥的背后是整个安徽,是六千多万安徽人的六脉神剑。这世间有很多野心勃勃的慕容复,合肥却要被拿来跟芜湖比,气量和格局实在也太局促了。为芜湖鸣不平,是因为近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芜湖发展的速度并不慢。只是在合肥的树荫下,看不到阳光而已。年芜湖GDP在全国的排名为位,年上升到第61位;过去十年里,从GDP的增速上看,芜湖增速高达%;这十年在发展最快的城市中,芜湖依然能出现在20强的名单里;只不过,在每一个榜单中,我们都能看到合肥的身影。十年前,合芜之差是亿元,十年后二者之差却已经高达亿元……在这个数据背后,人们只看到芜湖,而看不到它不过是一个地级市;人们只看到合肥,却看不到它是一个省会城市。换言之,大家都看到的是:一个与省内第一大市差距越来越大的城市,它的名字就叫芜湖。可能忽略了它是一个发展飞快的非省会城市,它的名字也叫芜湖。二在资源整合上,合芜有瑜亮情结;在发展决心上,合芜均有青云之志。强省会政策之下,资源倾斜是必然。合肥短期内能实现区域面积的拓展,转瞬即为大湖名城;又能很快地建立起全国性的交通枢纽,书划都市圈同心圆;合肥从此就搭上时代大发展的列车,实现产业升级,腾笼换鸟,迎来最为辉煌的十年发展。芜湖与合肥分拆巢湖之后,转身却没那么顺利。沿用鱼眼之前的判断,骨架已经伸张,但经脉尚未通达,远不能到长三角,近不能达合肥。与合肥拥湖发展,打造出的滨湖高地相比,芜湖的跨江时期和拥江时代均迟滞不前,难见寸功。东扩南进的十年,芜湖楼市表现十分突出。以至于给人一种印象:芜湖用什么填补了这十年的时间和空间?鱼眼在查阅资料的时候,看到一篇写芜湖进入大东部时代的文章,记者以大开大合的笔触,描绘出大芜湖阔步向前的前景,我们也因此读到了芜湖大发展的气息,但末尾将一副城市的美好铺在了一家地产公司身上。真让人哭笑不得。地产跟着城市,城市跟着产业。倘若芜湖也能把上下游的关系捋得清晰,承接得顺利,一切又当别论了。只是当合肥从白色家电,汽车叉车顺利转型到高新科技产业之时,芜湖仍在传统产业上埋头苦干,芜湖等引以为傲的汽车产业如今跌出一线,沦为了二三流的品牌。头部如此,其他何堪?以至于芜湖的早餐会上吃的仍是老三样。知耻后勇,倔强而行。早上看到十四五的发展规划建议,西进的字眼,让鱼眼看到了希望。在《未来十年芜湖要与合肥走得更近走得更亲》中,鱼眼极力主张“年,合芜两城相去近万亿的体量差,就已然决定了今天芜湖发展的努力方向。”这个方向就是西进!就是跨江!就是拥江!推进城市“西进、南扩、中提升”,构建以市区为主、无为和南陵为副的“一主两副”,以龙湖为心、主城区优化引领极、江北融合发展极、东南新兴发展极、西南绿色发展极的“一心四极”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提升镜湖、弋江、鸠江江南片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盘活存量资源,挖掘“芜湖记忆”,加快主城区城市品质高端化,增强主城区城市经济活力和竞争力,打造城市现代化的标杆和高地。高标准推进江北新区建设,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化科技创新、产业培育、人才聚集,打造全省全国一流的科技型园区、生态型新区、宜居型城区。推动湾沚区建设全省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打造市域东南部滨水园林城区。谋划实施三山经济开发区振兴计划,支持申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建设高水平开发区、有魅力生态区、现代化中心区。推动繁昌区与三山经济开发区一体化发展,创建绿色发展示范区,打造市域西南部山水宜居城区。推动无为市建设产业实力强、自然生态好、城乡融合好、人民生活好、党风政风好“一强四好”的现代化滨江城市。推动南陵撤县设市,建设市域南部产业特色鲜明、城市形态优美的副中心城市。到“十四五”末,在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经济总量迈上一个新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基本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发展质量核心指标稳居长三角第一方阵,经济总量力争进入全国50强,努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上作出芜湖更大贡献。5年的时间,芜湖排名要再进10位,这是前进路上的勇气,也是沉淀后的底气。加油吧,少年!我是鱼眼,下期再见!
上一篇文章: 芜湖起飞蚌埠住了安徽城市,太有梗了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ushizx.com/whms/15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