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订单班国际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研

[摘要]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基础,能够有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衔接。随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与推进,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也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肩负的“时代使命”之一。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深化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知华友华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国家外交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发挥学校职业教育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特色优势,助力本土企业“走出去”,成立“国际订单班”。文章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订单班”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为例,从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组建、管理模式机制等多个角度,对高职院校“订单班”国际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与研究。[关键词]校企合作;国际订单班;“中文+职业技能”一、“国际订单班”校企合作背景《中国教育现代化》明确提出要全面提升来华留学质量[1],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履行国际交流合作职责,稳步推进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工作。年11月,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助力“走出去”本土企业安徽海螺集团,招收了首期“国际订单班”留学生。作为我国建材行业国际化发展的排头兵,安徽海螺集团早在“十二五”初期即响应“走出去”号召,在印度尼西亚、缅甸等东盟国家进行投资布局。年,安徽海螺集团在印度尼西亚南加里曼丹省投资兴建了中国水泥行业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海外工厂,目前已成为印尼最大的中资企业。印尼海螺贸易有限公司(简称“印尼海螺公司”)立足印度尼西亚,辐射整个东南亚地区,在印尼多地布局,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遇到招工难题,最主要的障碍是当地人不懂中文,交流不畅,技能培训也不到位。印尼海螺公司希望能够通过订单班的方式,培养一批既懂中文和专业,又对中国企业文化和理念认同的当地员工。本着“资源互享、互惠共赢、服务企业”的原则,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和印尼海螺公司建立起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印尼籍留学生培养试点项目,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推动印尼籍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满足安徽“走出去”企业本地化用工需求。二、“国际订单班”人才培养目标目前,国内对国际学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如邵林()以江苏高职院校为例,从学校、企业、学生三个角度对校企协同培养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2];王新等()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亚吉铁路订单班为例,围绕校企协同育人,分析了国际订单式培养新模式,探讨打造跨境教育新模式[3];赵岩等()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了高职院校国际学生“中文+职业”人才培养模式[4],后又以个案形式研究临床医学专业,分析“中文+临床医学”专业班级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5]。这些学者均以个案研究方式探讨了高职院校国际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贡献智慧和力量[6]。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以职业教育为重要抓手,助力安徽海螺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培养当地人才,设立“国际订单班”,通过学历教育(三年全日制专科)和非学历教育(短期“中文+技能”培训),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实现互利共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国际订单班”留学生开发课程标准,同时与印尼海螺公司共同开展“鲁班工坊”项目建设,输出中国职教标准和教学资源,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提供“芜职智慧”和“芜职方案”。三、“国际订单班”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携手安徽海螺集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ushizx.com/whms/158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