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镜湖历史上关于芜湖县衙的故事

县衙,又称官府、衙署、公署、县廨等。乾隆版《太平府志》在论述“公署”时,言曰:“国家张官设吏,有临民听事之所,有退食晦息之所,岂惟以养安处尊已哉?

芜湖县衙,古已有之。汉代设县,有县长(令),芜湖本地曾出土有西汉“无湖长印”(注:无湖即芜湖),三国时期孙权任命徐盛为芜湖令。作为地方主官,“临民听事”“退食晦息”之所,必不可少。东吴赤乌二年()创立的城隍庙也从侧面证明了县衙的存在。

东晋义熙九年(),芜湖并省入襄垣,县级政权撤销,县衙亦无复存在。五代后唐升元元年()恢复芜湖县建制,直至宋代,地方史志上并无“芜湖县衙”的记载。

南宋许及之(?—)有《寒食日,宿芜湖县廨》应该是记载宋代芜湖县衙的少有的诗作。“元至正乙未间,兵革洊兴,县遘焚毁”,芜湖县衙荡然无存。

明代洪武初年,合肥人杨偁来芜任县令之职,没有县衙,只能“僦民居为治所”。辛丑年“境大治,民获康阜,乃创兴县署”。初期的房屋“计三十八间”,为“临民听事”“退食晦息”之所。

由于明洪武二年(),朝廷颁布了《州县公廨图示》,杨知县自然不敢僭越,六部三班、内眷家属、銮驾库楼,堂室如制;戒石亭、旌善亭、申明亭、寅宾馆、土地祠,悉数如制。

芜湖县衙与他衙又有所不同:其一,芜湖县衙“北负赭山,南望白马诸峰,距长河(青弋江)不远”,可谓背山面水,负阴抱阳,藏风聚气,是一块风水宝地;

其二,嘉靖十五年(),知县张永明任上产子于署,高兴之余,在大堂的门楣上大书“继美”二字,极言欢愉之情。后该子张天德于万历十三年()担任芜湖知县。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张天德之后,万历十七年()担任芜湖知县的就叫叶继美;

其三,万历末年任芜湖知县的曾袠在县衙前面立了数道木坊,特别是“江东首邑”“吴楚名区”,宣示了芜湖中心城市的地位,格外引人瞩目。其含义有二:

一是地理位置。三国时期,刘备曾对孙权言曰:“江东形势,先有建业,次有芜湖”。江东者,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也。至于吴楚名区,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芜湖处于吴头楚尾,先属吴,后属越,再属楚。

二是发展态势。芜湖繁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宋代诗人陈造(—)有《芜湖感旧》诗曰“江左此壮县。”元代汪泽民作《浦侯去思碑记》中有:“芜湖古鸠兹,今为壮县,当南北之冲。邮传商贾,舟车之所走,集民聚以蕃,故宰是邑者尤不易。”

浦侯者,浦沅也,元泰定三年()任芜湖知县。元末明初,芜湖人黄礼记曰“芜湖附河距麓,舟车之多,货殖之富,殆与州郡埒。今城内外,市廛鳞次,百物翔集,文彩布帛,鱼盐襁至而辐辏,市声若潮,至夕不得休。”

黄礼,芜湖人,元“至正间(—),领浙江乡荐,任山长。明初,征授浙江龙游县主簿,未几称疾归。教授子弟,乡称铉州先生。洪武中(—),一时公卿名士多出其门。”明末科学家宋应星《天工开物》有“浆染尚芜湖”之说。当代史学家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中列举的全国五大手工业区域,包括“松江的棉纺织业、苏杭二州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铅山的造纸业和景德镇的制瓷业,它们之间保持了极紧密的商业联系”。

“江东首邑”“吴楚名区”的木坊一直设立到民国年间,“吴楚名区”一度还成为“县南大街”的一个街区。康熙版、乾隆版、嘉庆版、民国版《芜湖县志》,乃至乾隆版《太平府志》上都有清晰明确的的记载。这是芜湖人民的骄傲,为后来安徽省长吕调元对芜湖的赞美之词“长江巨埠,皖之中坚”奠定了基础。

来源:鸠兹文史

?微视频|“美好70年,镜湖一分钟”刚刚全网发布!

?最新消息!芜湖再登央视!天门山皖江第一跨正式告别!

?镜湖区扫黑除恶微电影第四弹:谨防套路贷之催收篇

?乱丢最高罚5万!垃圾分类箱已现身镜湖区多地!

如果文章内容涉及侵权,请私信小编予以处理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哪个最好
治疗白癜风哪家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ushizx.com/whms/96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