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记忆深处的胃,需要安慰

最近陪耿福兴掌门人高述红总去了一趟淮安、扬州等地,见识了淮扬菜的大师们,也体验了一回“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生活。可谓烟花三月下扬州也。不知怎么,就忽然想起家乡的土菜来。记忆深处的胃,在辗转反侧。

如今到处农家乐,是因为怀旧叫我们迷恋着土菜。土菜一般没的大厨,材料也都是原产地的,成本低,饭菜可口,于消费,于心情,都是一种慰籍。

一直好吃,甚至为吃、为交朋友开过几天酒店,却很少写关于饮食的文字。原因或许是多方面的。在芜湖,有几个人美食文字好,估计不得超越,就更不想写了。如谈老师的江南风味,很多乡情在里面,味醇得很。一平的小资美食,时尚而富含情调。后来,玉霞君也低头思故乡了。故乡的记忆里有一种胃,不痛不痒,触一发而动全身地蠕动着。

曾经偶然读《新安晚报》。见有人慨叹徽菜之凋零,后继乏人的报道。就想说说菜,这每天都要叉上几筷子,最终成为腹中物的。

徽菜曾经名列八大菜系之一,如今似乎衰微了。尽管全国各地有不少的徽菜馆,可是档次和规模都不能和川、湘菜比。有吃货们说,吃菜要看环境,说品尝徽菜,非得去皖南不可,货真价实。在非皖南的地方,大师傅手艺不地道,原材料也多替代品,想要找到感觉很难。即便在皖南,因为主打的材料奇珍异兽被法律保护了,很多原材料得来不易。徽菜境地也就可想而知了。看起来似乎是这么回事,其实不然。因为徽菜真真正正并不是在徽州发迹的。

假如没有徽商,还有徽菜吗?徽商在哪里?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

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徽商都是离乡背井的。徽菜也多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不止徽商。如果胡适之先生不是喜好那一口,一品锅还能如此声名显赫,地位尊崇吗!有徽人的地方,便有徽菜。只要徽人在,徽菜便不会衰落。

徽州多山区丘陵,人为破坏少,就生态好,以前有与世隔绝的意思。山里人家农忙的时候,吃的菜要求能够下饭,吃饱了有劲好干活,于是徽菜口味重就理所应当了。而这样的口味,少不了猪油和酱油佐料,盐也没得说。

说徽菜的口味与当前养身的理论有些相左也是事实。除了徽菜本身在改良以外,那个川菜和湘菜也都口味非凡,为何人家能接受呢。川菜麻辣,却又变脸,能风格各异,不是所有的川菜都是一个味的,所以它稳坐菜系的第一把交椅。湘菜辛辣,干香小炒为多,坐桌上一看,四周菜肴是祖国江山一片红。这两个菜系都是以辣闻名的,只是那个辣椒是普通的尖椒,并不当真辣。我有一回在贵州的馆子吃牛筋火锅,那个辣味,劲道,比湖南厉害。问店家,才知道是贵州山里面的野山椒。野山椒来自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间,保持了本真的纯洁性。不管人们喜欢否,它依然如旧地辣。辣出一片火红的记忆。

明明知道饮食以清淡菜蔬为好,可很多人,比如我还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像逢节假日,像有私家车的,或者干脆就是飙公车,到乡下去农家乐。农家乐如今遍处开花。往往不是有厨师证的在掌勺,而是乡野村姑,大妈大嫂之类。喜欢用酱油给红烧肉上色,食盐好像人家送的,腌制的小菜咸得无法进口。谓之土菜。而所谓土菜,大多指的是徽菜中的家常菜。

七山二水一分田,一方水土一方人。芜湖自古以来就是徽商集散地,饮食习惯受徽菜影响原是理所当然。土菜来自草根,当然会适合民间的口味,更能调剂我们的味觉神经。在南陵的奎湖,有一种漂鱼很有名。鲜活的胖头鱼稍稍腌制以后汆汤,本来味道鲜嫩,可是因为水辣椒往往比较咸,所以近年得到了改良。为何不叫汆鱼,而叫漂鱼呢?没有人能够做权威解释。按照我的理解,鱼片是很薄的,汆汤很快就能熟了,于是浮在汤的表面。是所谓漂鱼了。做漂鱼,或者汆鱼,胡椒、陈醋和香菜是少不了的,既能解腥,也能佐味。

说到我的家乡菜,还有一样得说,那就是弋江羊肉。菜谱上去膻气的法子是用萝卜,把它和羊肉放一块先紧一下。弋江没多少羊子,大多是在外地预约的。为了改膻气,在羊子很小的时候就阉了。这个法子是弋江的独创。早些时候,有个县领导喜欢弋江这种吃法,(其实也就是去膻气,再用水辣椒烧,其他与别处基本一样),并且隔三岔五带些友人在“晚来天欲雪”的时候去大快朵颐。弋江羊肉因此有了名头。殊不知,在如今饮食是要讲求地道的。采用非常规的办法改变食物的品质并不是适宜的,也不符合饮食的潮流。

吃土菜,要讲究卫生,当然更在意环境。如今城市里的款爷们山珍海味腻味了,就寻开心到乡下找感觉。土菜于是适逢其时。因为怀旧,所以迷恋土菜,消费的其实只是一种心情,怀旧的心情。

前些年,和张脉贤先生不知怎么聊到了土菜。他说,在徽文化全书编纂的时候,找不到合适的人写徽菜,所以他就自己写了。大多数人以为,徽菜“轻度腐败,严重好色”,重色重油重火功,如今不符合营养学了。他解释道,这是对重的错误理解造成的。重油,是说的注重用油,而不是一定要油多。否则,重火功、火候如何解释呢?徽文化博大精深,虽然已经研究很多年了,可是还不够,传播的也还不广不准确。在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很多领域,徽文化曾经走在世界前列,可是,并没能得到很好的挖掘和传承……

徽菜曾经还一直是芜湖菜的三大源头之一。沿江菜迎合了减脂瘦身的需求。淮扬菜清淡本味,更是符合健康饮食的理念。徽菜呢?在传承在改良,耿福兴已经默默地做了不少,今后还会更多。

有暇的时候,可以到耿福兴坐坐,除了传统的虾籽面、小笼汤包和酥烧饼三大件小吃,来自徽菜原产地的臭鳜鱼、粉蒸肉、毛豆腐与问政笋们一定会满足你的味蕾。

治大国如烹小鲜。而小鲜则可以做大文章。

胃在记忆深处,需要安慰。

推介阅读:

《于湖竹枝词》里的芜湖味道

汤善福:毁誉参半的近代中国米王

吴屏:水上耿福兴

食色性也:从肚子到文化的捷径

柳拂桥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ushizx.com/whwh/1086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