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镜湖历史印象记忆中的芜湖法华庵与

范罗山上法华庵

法华庵古刹位于范罗山后。其时,山上满眼苍翠,寺庙错落,有三大著名寺庵座落于此:法华庵、护国庵、国照寺。法华庵初建年代不详,初期,寺庙规模不甚宏伟,只有庵堂数间,鲜为人知。

嘉庆六年(年),芜湖关道宋镕来寺中随喜,见僧人虔诚,感动不已,遂拨款新建“太上阁”。

太上阁阁高三层,金碧辉煌。与其他寺庙供奉释迦摩尼像不同,太上阁中供奉老子和吕洞宾,在当时较为罕见,吸引了很多文人名士前来瞻仰祭祀。

从繁华到被毁!最后得以重建

据说,法华庵是当时一些富家之妇为求家宅平安、延年益寿而集资捐建的。

寺庙改建后,庵中香火旺盛,周边县城的香客都来此进香祈祷。还有一些人远道而来,他们带着拜垫,三步一叩首,五步一拜佛,以虔诚之心给自己一个信仰的寄托,令人折服!

每逢庙会,法华庵中更加热闹,各种小吃、玩具,琳琅满目;前来拜香的香客和游玩的孩子众多,热闹非凡。

然而,好景不长,清咸丰三年(年)法华庵毁于兵燹,直到光绪十八年(年)才得以重建。

法华庵与法华庵巷

重建后的法华庵为尼庵,规模较大,共有10多间厢房,供外地香客住宿。由于靠近江河码头,交通方便,也供停柩之用。当年外地客商去世之后,按风俗要运回故里安葬,家人扶棺回乡之前,便停在法华寺中。

民国期间,法华庵所在的小巷以法华庵命名,为居民小巷。

法华庵与刘希平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乱世年华,众多历史人物来到芜湖,离开芜湖;而刘希平却兜兜转转,最后最终埋骨芜湖。他的一生,虽不甚显赫,但备受称颂,令人尊敬。

作为著名的平民教育家、教育界的风云人物,刘希平的影响没有局限于芜湖,更对全省教育界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这样一位人物,家中却一贫如洗。

年,刘希平从南京回到芜湖,不久便与世长辞。他一生倾囊教育,家中清贫如洗,他去世后,他家人连安葬的费用都拿不出来,只得将他的灵柩厝于芜湖法华庵。年,刘希平的友人和学生们集体出资,将他安葬于芜湖赭山。

如今随着城市的改造和发展,法华庵和法华庵巷消失了,留存于许多人的记忆中,而它的过往成为了江城历史上一个灿烂的篇章。

来源:街邻街坊等?芜湖最新发布一项补贴通知!满足这些条件就能领!如何申请看这?镜湖区大小官山南侧地块规划调整后,户安置户正重新选房!?已确定!镜湖区新成立9个街道,部分街道所辖范围有所调整!?超燃镜湖版《我和我的祖国》MV首发!看完热血沸腾如果文章内容涉及侵权,请私信小编予以处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ushizx.com/whwh/129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