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老芜湖手艺和文化传承,你都知道吗
提到能代表芜湖的城市名片
除了那些矗立在城市中的百年建筑
老字号名店、远近驰名“芜湖造”
还有让我们非常骄傲的芜湖老手艺
这些精湛的技艺和艺术
都是芜湖城市文化的宝贵财富
下面的这些芜湖老手艺,你都知道哪些?
四季春传统小吃制作技艺作为一家芜湖百年老店,“四季春”的前身是20世纪初成立的张仁和小面馆,主营汤包、面条等小吃。
四季春传统系列小吃——荷香烧麦、松针蟹黄汤包和正福斋方糕,选用本土绿色、健康食材、辅材,采用传统、独特的手工制作,传承了中华美食悠久的食疗理念,遵循美食与养生、绿色与营养相结合的传统。四季春传统系列小吃的制作技艺体现了白案技术在南方饮食环境中的独特创新。
芜湖铁画锻制技艺芜湖自古铁冶业发达,有“铁到芜湖自成钢”的美誉,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即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的。芜湖铁画以锤为笔,锻铁为画,鬼斧神工,气韵天成,技艺高超。
铁画始于清康熙年间,由芜湖铁工汤鹏与芜湖画家萧云从相互砥砺而成,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芜湖铁画源于国画,具有新安画派落笔瘦劲简洁、风格冷峭奇倔的艺术特征,纯靠手工锻打完成。
它以熟铁为原料,经红炉加热后,用锻、钻、抬、压、焊、锉、凿等技法制成。芜湖铁画既有国画的神韵又具雕塑的立体美,还表现了钢铁的柔韧性和延展性,是一种独具风格的艺术品。
张恒春中医药文化张恒春药号初创于年,年登陆于“长江巨埠、皖之中坚”的芜湖,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鼎盛时,分号十余家,代办点分设于云南、重庆、成都、武汉、上海等地。被民间誉为国药“三块半招牌”之半块,位居北京“同仁堂”、汉口“叶开泰”、杭州“胡庆余堂”之后。张恒春中医药文化将传统中医药理念与精细严谨的中药炮制技术相结合,它浸润了徽文化“以仁存心”的儒家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价值现实意义。
芜湖木榨油技艺芜湖木榨榨油技艺,是指利用木榨设备将油菜籽转换成食用油的手工技艺。工艺程序主要有炒籽、碾末、熏蒸、包饼、装榨、打榨、沉淀等,每一道工序全靠技艺来完成,技艺掌握以实践操作为主。利用木榨榨出来的油,口感好,无腻味。在开榨的时候,周边地区都能闻到香味,有“榨香十里远”赞誉。
丫山藕糖制作技艺丫山藕糖的加工制作相传始于宋代。当地山民们通过口传心授、代代相传,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丫山地处深山,昼夜温差大,加之光照充足,当地所产稻米含糖量很高,是熬制糖稀的最佳原料。其次,这里山高路险、交通闭塞,每逢春节,人们都会为置办年货而发愁,而春节食品又必不可少,于是,山民们便在自家里制作一些糖食,藕糖应运而生。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来源:镜湖城事点击“阅读原文”最全面的芜湖简介等着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ushizx.com/whxs/12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