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无为的鱼灯和板鸭是芜湖的名片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构成了有别于其它城市的特色与风格。芜湖也有自己的传统文化特色。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芜湖人的骄傲,你知道多少?

芜湖铁画锻制技艺

铁画是芜湖地区特产,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纸,锻铁为画,鬼斧神工,气韵天成。铁画制作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北宋,至今已有多年历史,是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无为鱼灯

无为鱼灯流传于无为县的汉族民俗舞蹈,距今已有多年历史。相传北宋年间,包拯到陈州放粮回朝后,为大放花灯,曾普召全国各地向朝廷进贡花灯。当时无为人敬献了八条鱼(“鱼灯”),得到朝廷赞扬。

繁昌民歌

繁昌民歌是流传于繁昌县境内的汉族民歌。繁昌民歌内容广泛,曲调清新,种类繁多,有秧歌、山歌、号子、小调、门歌、儿歌和风俗礼仪类的民歌,表现形式有独唱、对唱、说唱、领唱等。

十兽灯

十兽灯是南陵的汉族民俗舞蹈,始创于清代道光年间,距今已有余年。十兽灯用竹篾扎成,糊裱宣纸、彩色纸,再描绘各种饕餮纹饰,兽形为麒麟、青狮、黑虎、白象、独角兽、犭团(tan)、犭孔(hou)、旱獭、四不象、龙等十种,另配有彩云八对。

梨簧戏

梨簧戏是芜湖的汉族戏曲剧种,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梨簧戏原名泥簧戏,源于芜湖的村坊小曲,里巷歌谣,形成并流行于清乾隆年间,流传于芜湖、当涂、含山周边地区。

南陵目连戏

南陵目连戏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戏曲剧种。南陵目连戏剧本《目连救母》,共3本出。由于该剧宣扬礼义仁孝,因果报应,崇佛尊道敬儒,故南陵民间祭祀还愿盛典,必搬演目连戏。平民儒绅竞以唱吟目连戏为乐。

中分村徐姓祭祖习俗

中分徐姓祀祖,祭奠革命先烈,仪礼仪规具有显著的历史特征。今该村仍遗存有明代徐姓中分始祖徐鉴墓(石穴一棺)、其妻吴老孺人墓,其两子徐环、徐瓘及子墓、宗亲合穴、夫妇合葬、嫡亲同地等不同类别墓群。

大王冲佛香制作技艺

南陵大王冲的佛香,在明清时期就畅销国内,远销海外,而其生产历史则可追朔到南北朝时期。大王冲佛香,制作工艺独特,堪称一绝,沿江一带曾有无大王冲佛香不成寺庙之说。

耿福兴传统小吃制作技艺

“耿福兴”创建于清光绪年间,历经沧桑、百年不衰、直至今日,“耿福兴酒楼”誉满江城名闻遐迩。耿福兴特色美食、小笼蟹黄汤包、虾籽面和酥烧饼,加之发展丰富的淮扬菜系和徽菜菜系,招徕四海名流、八方来客。

八社神灯

八社神灯是芜湖县六郎地区一项具有浓厚民俗的祈福龙文化,又名“八社龙灯”,起始于光绪五年(年),传承至今已有年历史。据说当时正逢丰收之年,百姓为感谢上苍,庆祝丰盛,由咸保圩东南角八社联合组织发起,故起名“八社神灯”。

九连麒麟灯会

九连麒麟灯会始于明朝,明朝末年,婺源一带局势动荡,为躲避战乱,俞姓先人带着长约一丈、直径近一米、重量达到40多公斤的麒麟,迁徙到现在的孙村镇九连村定居,麒麟灯会从此传入九连村,至今已有多年。

广济寺庙会

每年的七月三十,号称小九华的芜湖广济寺,都要举行盛大庙会,纪念地藏王菩萨诞辰。这一祭拜活动,已经延续好几百年了。改革开放以来,芜湖小九华庙会一年比一年办得好,现在已经形成一种品牌。

群龙朝神山

群龙朝神山民俗祭礼祀活动,据传始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现在,每年新春佳节,四周乡民玩的马灯、龙灯、花灯、罗汉灯,仍然要集中到神圣山来表演一番,神圣山已成为群众赛灯的娱乐场所。

送春

在南陵,历来都有着送春的习俗。相传送春始于公元年,即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年间。送春,最早是指将春天尽快送到人间,使大地回春,庄稼生长,让广大农民安居乐业。现多指迎接春耕,预祝五谷丰登之类的意思。

张孝祥与镜湖的故事

八百多年前的芜湖,出了一位名人张孝祥,他做了一件载于史册的事——捐田百亩,汇而为湖。千百年来,它塑造了这座城市的特质,给予这里的人们一份永久的恩泽。

无为板鸭制作技艺

无为板鸭又称无为熏鸭,早在清代道光年间就闻名于世,距今已近年历史,为无为的一张名片。无为板鸭制作考究,从宰杀到熏烤,再到卤制,环环相扣,工序复杂,吃时配以蘸酱,板鸭的鲜嫩爽口才能被激发出来。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专科治疗医院
北京哪里治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ushizx.com/whxs/91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