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个在芜湖才有只会吃喝玩乐的你最多

在芜湖,你只是吃喝玩乐?

在芜湖,你只会上班上学?

不知道下面这些,

你真的是芜湖人?

▼▼▼▼

芜湖铁画

乍看似墨泼素绢,山水人物皆空嵌。风飘秀色动兰竹,雪催老杆撑松杉。——朱文藻

作为个地道的芜湖人,怎么能不了解芜湖铁画?铁画,也称“铁花”,安徽芜湖特产,为中国独具风格的工艺品之一。

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能得透视之感,人物能具传神之态,花鸟能显栩栩之姿,锤锻之巧与画理相通,绘画与工艺品结合。

以锤为笔,以炉为砚,以铁为墨,以钻为案,锻铁为画。兼有国画、水墨画之神韵,雕塑之立体美,钢铁的柔韧性和延展性,如此独特的艺术风格,怎能不被称为“中华一绝”?

芜湖的民间文化较为丰富,“梨簧戏”是芜湖一带的民间戏曲,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梨簧戏

梨簧戏,原名泥簧戏,亦称草根戏、平安戏,源于芜湖的村坊小曲,里巷歌谣,流行于清乾隆年间。

据明朝正史《太平府志》记载,当涂、芜湖等地立春日有“妆戏到,征女伎”的风俗。后清朝黄钺写《于湖竹枝词》时,把平安戏定名为“梨簧戏”。

传统剧目包括《安安送米》、《回头桥》、《三戏牡丹》、《合钵》、《祭塔》、《窦老送子》、《陈琳抱盒》、《闹院》、《逼休》、《扇坟》等。

南陵目连戏

词华不似西厢艳,更比西厢孝义全。——王阳明

提起南陵,你会想到什么?乌霞寺、丫山、广善酥、马头墙、还是大埔海啸馆?了解这么多,却独独不知道南陵的目连戏!

南陵目连戏是学术界公认的海内外目连戏主要流派之一。明代神学家王阳明和清代文学家金圣叹都曾先后来南陵观看目连戏演出!

明清时期,名伶辈出,班社应邀走遍江西、徽太及江淮之间。清代同治时的《江南通志》就有“目连戏伶人多为南陵人”的记载!

南陵十兽灯

麒麟、青狮、黑虎、白象、独角兽、犭团(tan)、犭孔(hou)、旱獭、四不象、龙……那是什么?

是南陵的“十兽灯”!始创于清代道光年间,距今已有余年。十兽灯用竹篾扎成,糊裱宣纸、彩色纸,再描绘各种饕餮纹饰,另配有彩云八对。

十兽灯流传于南陵西乡一带,它以古朴雄浑、怪异清新、意境深远、栩栩如生、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为当地群众所喜爱。

它集脸谱艺术、戏剧艺术、民间剪纸艺术、绘画艺术和神话传说于一体,玩的是灯,演的是舞,妆的是戏,讲的是礼,唱的是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原始舞蹈的图腾和活化石。

繁昌民歌

流传于安徽省繁昌县境内的民间歌谣,内容广泛,曲调丰富,语言朴实、生动、简洁、易懂,近似口语而毫无匠气;曲调清新、流畅、淡雅、无饰,可谓随口曲子自来腔。

繁昌民歌种类繁多,有秧歌、山歌、号子、小调、门歌、儿歌和风俗礼仪类的民歌,经过整理的总数约余首,表现形式有独唱、对唱、说唱、领唱等,其中对唱是两人或更多的人一起演唱,有时是一人唱众人和,气氛热烈,非常热闹。

由于地处“吴头楚尾”,是吴楚文化交融之地,繁昌民歌当然称之“吴歌”。繁昌民歌曾经有多兴盛?明代繁昌知县宋棠:“九月将临衣未授,千家砧杵动吴歌”,清代繁昌知县梁延年:“此处白云岩岫好,采樵人唱夕阳归”。

除去芜湖美食后,

除去芜湖美景后,

你还对芜湖了解多少?

它的文化底蕴你是否都知道?

风尚芜湖

▲长按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好不好
白癜风能治愈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ushizx.com/whxs/92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