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兹三人行三句话,带你穿越芜湖三千
芜湖是一座历史古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两千五百年,如何穿越长长的时光隧道,去了解我们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呢?在向芜湖市文史专家学习之后,鸠兹君把它总结成简单的三句话,让您在三分钟之类,就能穿越芜湖三千年。
——鸠兹春秋
第一句话一只鸟(图腾)
位于芜湖市中心的鸠兹广场,现在已经是芜湖的城市名片:
1、矗立在广场中心的雕塑“鸠顶泽瑞”,高达33米,是我国著名画家韩美林先生设计的,而选用鸠鸟做雕塑原型,则与芜湖的故称鸠兹有关。
“鸠兹”一名最早见诸于《左传》:“楚子重伐吴,为简之师,克鸠兹,至于衡山。”后因附近有一湖泊“蓄水不深而生芜藻”而易名芜湖。
2、“鸠顶泽瑞”选用的材质是青铜,寓意着芜湖是最早的古铜冶遗址所在地,有南陵大工山凤凰山古铜冶遗址。
3、鸠兹广场的直径也是有寓意的,米,寓意着公元前年,芜湖这个名字就出现在历史典籍上。
《鸟瞰镜湖》/摄影者陈婧
公元前年,汉武帝元封二年,当时的行政建制调整,改鄣郡为丹阳郡,领县17,就是管理17个县,其中就有芜湖县,也就是说,芜湖作为一个行政建制的名称,在公元前年就有了文字记载。
——芜湖水韵
第二句话三条江
逐水而居,是芜湖古城址变迁的一个基本走向。沿着水阳江、中江、青弋江直至长江方向发展,即从内陆小河,转移到大江大河,再转移到长江沿岸,江河也一直是芜湖城址发展变化的重要依托。
1、第一条江:水阳江
专家考证,古鸠兹所在之地楚王城,应是西汉芜湖县城的遗址,楚王城遗址坐落在芜湖县花桥镇。
楚王城不远处的水阳江,是古代中江上的重要一段,也是古代沟通东西的重要交通水道,作为中江上的一个重要渡口,楚王城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显而易见。
2、第二条江:青弋江
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将芜湖县治迁到现芜湖市区青弋江附近的鸡毛山一带,迁址的原因主要是适应军事上的需要,当时孙权建都建邺,就是今天的南京。芜湖城的迁址,有着拱卫南京的军事意义。
(晚清蛟矶庙,曾供奉孙权之妹、刘备夫人孙尚香)
在芜湖至今有很多与三国风云人物有关的历史记载和传说,比如孙权开辟濡须水口,素服举哀迎周瑜灵柩于芜湖;草船借箭;周瑜与小乔;南陵黄盖墓等等。
(南陵小乔墓照片)
3、第三条江:长江
芜湖城定位在鸡毛山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芜湖城的重要性。进可攻,退可守。故刘备曾说:“江东形势,先有建邺,次有芜湖”。由于迁址,再次从交通地理位置上提升了芜湖作为连接东西南北交通要道的军事要地作用,逐渐变成沿江重镇。
(青弋江与长江交汇处)
——皖之中坚
第三句话一座城
从楚王城到三国城再到宋城,芜湖的城垣不仅有了根基,而且获得了向外拓展的力量。
(芜湖古城示意图)
两宋时期芜湖地区对农田水利大规模的开发、围湖造田、开垦圩田,芜湖逐渐成为江南著名“鱼米之乡”。
(清末芜湖农民抢收水稻)
宋代芜湖农业经济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芜钢和浆染即是两个典型的代表,闻名国内历时数百年。此时的芜湖城已成为皖南及江淮流域著名的物资集散地。
(—年芜湖古城长虹门)
此后,随着镇江米市迁来芜湖,芜湖遂成为中国四大米市之一,而李鸿章家族在如今宝塔根沿新芜路、中山路到大官山一带置地建房,带动了一片繁荣。
(年的芜湖镜湖,原名陶塘。)
年,芜湖被辟为通商口岸,长江一线的开发,租界、海关、轮船公司、教堂、学校、医院等西洋建筑,与李氏家族开发的房地产连成一片,逐渐形成了新的城区。
(年的芜湖长江之畔)
《鸠兹三人行》本期特邀嘉宾谢迎春,芜湖市党史和地方志办公室方志编研科科长,长期从事地方史志、综合年鉴和地情书的编纂工作,参与编辑出版《芜湖市志》《芜湖通史》《芜湖年鉴》《芜湖历史研究丛书》等十余部著作。
录制现场
(从左至右:谢迎春、吴丹丹、苏卫)
播出时间:
芜湖新闻频道《第一看点》中,6月4日(周六)18:10首播,22:50重播;
芜湖徽商频道,6月11日(周六)17:20首播,6月12日(周日)17:20重播;
芜湖教育频道,6月11日(周六)23:00首播。
点这里??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ushizx.com/whxs/9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