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印记历史缩影之中山桥变迁

水乡泽国,以桥为渡。作为江城,桥对于芜湖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每一座桥都是芜湖历史的缩影。

芜湖中江桥横跨青弋江,北接芜湖市中山路步行街,南接中山南路。年9月27日,这座陪伴了芜湖人63年的桥开始拆除重建,迎来新生。

力彑

-?-

历史缩影之中山桥变迁

夂小

中山桥位于市青弋江下游入长江口附近,是这条江上的第一座钢筋砼梁的现代桥梁。

中山桥南起中山南路口,北至中山路步行街,始建于年,全长55.8米,宽9米,建设投资42.5万元,历时一年多。

中山桥桥址的历史也很悠久,仅次于弋江桥,是芜湖在青弋江上的第二个建桥处。

该处原桥名为“利涉桥”。据《芜湖县志》记载:“利涉桥在宁渊观码头之东,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年)关道吴景祺创建。”

十九世纪初,芜湖城市已经西移,长街繁华,码头发达,吴景祺看到青衣江两岸行人往来不便,因此有了建桥的设想。

《吴景祺创建利涉桥》中记载:“旧于南门外设浮桥通行人,而夹河逶迤至江口廛市熙攘之所,反恃小舟以渡……民以为苦……博谘于众而建桥之议,决桥址在宁渊观左,东距城、西距江各三里许。”

于是在今中山桥桥址上建成了利涉桥,当时是一座新式桥,木质结构,运用了当时的新式技术——桥右建有机运轴,可以将桥面定时开合通帆船,当时人称“洋桥”。

“用坚木植桩,驾板广二十尺,左右各长九十尺,中空三十尺,通帆樯而为活桥,板右置机,运轴则前与左接,随时开合,以役司之,护桥有栏有栅,南有亭,有巡役房,桥下酾永为九道,桩木之在中流者得尺三十有三,锥入河底者二十二尺。”

由此可见,桥极具规模。

几年后,长江洪水爆发,江水倒灌,木筏冲进内河,把桥梁冲毁。

直到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年),关道文焕重修,载入《文焕重修利涉桥》:“广阔高卑,仍其贯,守之以役,护之以栏,上置路灯,以烛行人,下置浮木于桥上流系,以铁练浮之水面,以备风饕浪虐,时艇舶之经桥侧者,庶几无撞击之患。”

这样的浮桥一直用到抗战胜利,解放前才改建成排架木桥,却在年被洪水冲毁。年4月,政府重修此桥,建雷式钢架临时式桥。年在原址重新建立新桥,定名为中山桥。

此桥系截面单臂加吊梁三孔钢筋混凝土大桥,桥长56.9米(每孔18.3米),桥宽9米,其中行车道7米,两侧人行道哥宽1米。桥为水泥桥面,两墩三孔,最高承重15吨。因此桥与中山路相接,所以叫中山桥。

年4月1日至年9月1日期间,此桥又改造系杆拱钢筋砼桥。主跨为下承式无风撑系杆型结构,主跨径为60米。

而今桥长米,引桥为16米跨径空心板简支结构,共计11跨。

主桥桥面宽23.1米,引桥20.5米,车行道15米,人行道各2.75米,直接沟通城南与步行街。

此桥车如流水,是青弋江上行人最稠密的桥梁。

根据芜湖市总体规划,将在中山桥原址兴建新的中山桥,而老桥也于年9月27日开始封闭拆除;10月份建设新桥,做到拆、建桥梁在时间上无缝衔接。

新中江桥建设工期约30个月,预计将于年上半年建成通车;新中山桥建设工期约18个月,预计将于年上半年建成通车。

摘自《芜湖风光揽胜(上册)》

图片来源于网络

街邻街坊

芜湖首个以社区平台为单位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ushizx.com/whmj/130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