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地方印象繁昌五华山的神奇魅力

芜湖五华山地处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平铺镇,距离芜湖市中心52公里。五华山隐静寺从古至今以“隐静禅林”、“江东第二禅林”著称于世,是著名的“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

力彑

-?-

繁昌·五华山的神奇魅力

夂小

五华山,曾名隐静山,位于繁昌县东南八千米,地处平铺、峨山毗连地带,山脊线南北走向,与尖山、诸侯岭一脉相承,主峰高.5米,占地面积约4平方千米。

五华山素有“小九华”之称,与九华山系姊妹山。

相传,地藏王在寻找修炼佛法的地方时,见此山脉系五龙戏珠状,故起名为五华山。五华山山川秀丽,奇石林立,有“牛龟朝山”、“神仙洞”、“地藏王足印”等多处天然石景。

此山有碧霄、桂月、紫气、鸣磬等五座山峰,故亦有五峰山之称。

五华山群峰环抱,岩壑争奇,远远望去,宛如五条巨龙盘旋而下,山间怪石嶙峋,纵横耸峭,千姿百态,有的状如玉兔、石龟、青狮、白象等;有的形如游龙卧虎、骏马奔驰、猴子观海、天女散花等,惟妙惟肖。

山中有一座千古名刹,名“隐静寺”,寺周围群山环抱,翠竹环绕,森林茂密,万木争荣,清泉流淌,曲径通幽,是著名的古繁昌十景之一——“隐静禅林”。

隐静寺位于五峰交汇处,相传为南朝杯渡禅师栖隐处。

宋嘉佑三年(公元年)增建宇阁,藏《三朝御卷》轴,寺后建有降魔塔,内藏御赐金经玉鸭碑。其右有西庵,左有降福殿,寺前3千米有双松对峙,势若虬龙。相传此双松为杯渡禅师亲手种植。正门门楣上书“隐静寺”三字,虽然因年代久远,字体已斑驳陆离,但仍可见其字遒劲有力。

晋朝时,隐静寺香火就十分旺盛,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一座名寺,唐代即以“江东第二禅寺”而声名远播。

宋代,该寺改名为普慧寺,至明代又恢复原名。

及至清代,隐静寺毁于太平军战火之中,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仅存明末清初的八间空刹一座,掩映在绿树翠竹之中。

隐静寺历史文化悠久。

唐天宝十三年(公元年),大诗人李白游历宣城郡时,,寺中住持高僧圆通禅师邀李白游览隐静寺,李白写下了著名的《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一诗,诗云:

“我闻隐静寺,山水多奇踪。

岩种朗公橘,门深杯渡松。

道人制猛虎,振锡还孤峰。

他日南陵下,相期谷口逢。”

明崇祯七年(公元年),隐静寺重建,李白题诗被镌刻成碑,嵌入寺壁。

唐代诗人张乔,宋代诗人梅尧臣、郭祥正、杨杰、范成大、张孝祥等都曾来寺游览,留下诗文。

宋英宗治平三年(公元年),隐静寺重修御书阁时,郭祥正写下《重修隐静寺御书阁记》。

明末清初,画家萧尺木经常和友人汪泓滏、郝一楷到寺游览。李白诗碑历经多年,到明代天启年间,毁损成残碑断碣。郝一楷在《隐静寺观太白碑》中写到:“何年断碣丛苔藓,翠蚀青莲彩笔题。”

萧尺木曾作《太平山水图》43幅,其中就有一幅表现隐静寺山水,题名《五峰》,题录李白诗。《太平山水图》后来远传日本,李诗萧画也因此东渡扶桑,名扬海外。

五华山下古时有官道,人来车往,络绎不绝,因此一直是文人骚客盘桓吟诵的地方。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新四军和游击队曾在五华山上建立游击根据地。站在山上,可见漳河之水悠悠北去,汇入长江。

这座山上还有许多美好的传说。

相传地藏王来到五华山上,坐在一块石头上,遥望四周,觉得此山风水甚好,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打算在山上修行。他环视四周众多山峦,想看看小山有多少座。

他数来数去都只有九十九个,长叹一口气,口中说道:“这小山只有九十九个,如够一百整数就好了。”

这话被一旁休息的放牛娃听见了。小放牛娃笑了笑说:“师傅,您数错了,您屁股底下还坐着一个,加起来不正好一百吗?”

地藏王听后恍然大悟,连声说:“是!是!正好一百!”

地藏王很羞愧,心想:“我连一个放牛娃都不如,怎有脸面在这里修行呢?”于是他决定重新寻找修行之地。不久他便到了九华山修行,修成正果,被后世佛门弟子成为地藏王菩萨。

除了“地藏王错数五华山凸”的传说,还有隐龙皇帝思母心切来到五华山出家等故事。

五华山植被繁茂,层次分明,色彩丰富。“五华山竹海”是繁昌一处著名的植被景观。

秀丽的自然风光,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与动人的神话传说,也使得五华山越发招人青睐。

摘自《芜湖风光揽胜(上册)》

街邻街坊

芜湖首个以社区平台为单位的







































治疗白癜风哪里效果最好
白癜风有效的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ushizx.com/whms/73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