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镜湖消逝在历史尘烟里的芜湖古城东
江城芜湖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人文积淀的毓秀之城,芜湖的古城也几经变迁。
历史上的芜湖古城,曾有八座城门,颇为气派。八座城门分别为宣春门、长虹门、弼赋门、来凤门四正门和迎秀门、上水门、下水门、金马门四便门。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芜湖古城的正东门——宣春门。
宣春门
01宣春门的由来宣春门名字的由来源于《舆地纪略》中的记载:“宣春城在芜湖”,这可能是芜湖最古老的城名之一。故明代万历年间,芜湖兴建城垣时,将古城的正东门命名为‘宣春门’。
02建门始末宣春门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年(年)。但早在明朝之前,芜湖就已经十分繁华。在南唐时,芜湖就已有“楼台森列、烟火万家”的景象。在宋元时,芜湖商业开始蔚然成风,凸显出工商重镇的雏形。但是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烽烟四起,一度被誉为“江左壮县”的芜湖也遭遇了灭顶之灾,城垣几近废毁。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实行“堕城罢戌与海内休息”的政策,规定“故邑非郡者不城”。当时芜湖为太平府属县,府治在当涂,所以没有恢复城垣建设,如此一等就是余年。
明代倭寇侵扰图
到了明嘉靖年间,倭寇肆掠东南,芜湖也在倭寇侵略范围之内,流毒甚深。之后,嘉靖和万历年间,芜湖县衙府库两次被盗,损失颇重,所以,在芜湖民众的强烈请求下,万历三年获允重建城垣,并费时六年乃成。芜湖古城的城垣建成之后,时任兵部左侍郎的汪道昆曾作《芜湖县城记》,勒石立于东门城楼,即宣春门城楼。
03繁华东门大砻坊,它就曾见证了宣春门曾经的繁华。一百多年前,曾任无为知州、宣城知县的章维藩在光绪十六年(年)来到芜湖,创建了“益新公司”,从英国进口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专门从事面粉加工。最初,他看中了长江与青弋江汇合处的宝塔根这块风水宝地,但芜湖官绅们以“破坏风水”为由的断然反对。章维藩又将眼光转移到了东门这块紧靠青弋江的地方。光绪二十年(年),益新公司建成投产,成为当时中国最早的机制粮食加工厂之一。当时的益新公司,被人们称作“机器砻坊”,与当时大部分的手工砻坊形成了鲜明对比。
益新公司旧址
到了民国初期,芜湖古城墙被拆除,拓为环城马路,宣春门也在此列。虽然宣春门早已不复存在,但今天的芜湖东门老城区,依稀还能找到当年宣春门繁盛之时的蛛丝马迹,曾经的历史驻留在芜湖人的记忆中!
?镜湖区小学招生政策出炉,较往年有所变动!
?镜湖区年公办幼儿园电脑派位招生方案出炉!请转告身边适龄儿童家长!
?大美芜湖上央视啦!新宣传片讲述你心中的江城!
?除了长街,这些芜湖老街巷你知道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ushizx.com/whwh/13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