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镜湖芜湖中山桥曾经的历史你了解吗
年5月9日上午8点,期盼已久的芜湖新中山桥,正式竣工通车了!
这座见证着芜湖城市发展的桥梁,历史上曾经历过多次改建,中山桥的变迁也见证了芜湖城市的发展和变化。
今天,芜湖档案带您一起去了解中山桥那些曾经的历史!
中山桥的前身——利涉桥
芜湖中山桥,横跨青弋江两岸,一直以来都是连接芜湖南北交通的重要桥梁。中山桥的前身是一座浮桥,名为利涉桥,始建于光绪二十六年(年),为中间可开合的木质活动桥。
图为民国八年《芜湖县志》中关于“利涉桥”的记载
据民国八年《芜湖县志?建置志》中记载:“利涉桥,在宁渊观码头之东。光绪二十六年关道吴景祺创建,三十四年关道文焕重修。”
中山桥的变迁
最初的浮桥,虽然能一定程度上满足青弋江两岸的交通往来,但每到汛期,青弋江河水暴涨,浮桥常被冲垮,于是,芜湖各界就筹备建造新桥。
年1月,抗战胜利后不久,芜湖市政建设委员会决定:为便于内河南北两岸交通计,特先就原利涉桥基址建筑中山桥一座。经招标确定在下长街崔家巷河沿,再由二街中央银行(解放后为芜湖市税务局)直达该桥之桥基。
图为市档案馆馆藏《芜湖市政筹备处为建筑本市中山桥呈报事由(年1月21日)》
据市档案馆馆藏民国三十五年(年)芜湖市政筹备处的档案中记载:“……为便利内河南北岸交通计特先就原利涉桥基址,建筑中山桥一座……”
这也是最早定名为“中山桥”的记载。年10月15日,中山桥落成,这是一座钢筋混凝土排架木面半永久式桥梁。但这座半永久性大桥,并不十分牢固。次年5月,就被洪水冲毁了,后虽经维修,但在年汛期,中山桥再次被冲毁。
年芜湖解放后,“重建中山桥”就提上了议事日程。芜湖市政府建设科关于《重建中山桥计划书》提出:“就原中山桥位置重建新桥,全长英尺(1英尺=30.84厘米),分七孔,除活动部分及靠南岸一孔跨度为30英尺外,其余一律25英尺,两岸各建桥台一座,中间用混凝土椿,活动部分则采取新桥与旧桥同高。”
图为年建设芜湖中山桥情景
中山桥工程自年2月16日正式开工,建设过程中受江水上涨影响曾两度停工。年4月10日,中山桥落成通车,全长55.8米,共3孔,每孔跨径13.3米,通航等级按六级航道标准设计。这也是芜湖青弋江上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永久性大桥。
图为上世纪50年代的中山桥
图为上世纪50年代的中山桥
图为上世纪80年代鸟瞰中山桥
随着芜湖城市的发展,年落成的中山桥渐渐地无法适应人们的交通出行。芜湖市政府于年4月实施改建工程。经过一年半的建设,中山桥于年10月竣工。这就是芜湖人记忆中的老中山桥。改建后的中山桥为系杆拱式钢筋混凝土桥,桥梁全长米,跨径60米,符合五级航道标准。
图为年改建后的芜湖中山桥
为适应芜申运河的通航,年10月12日老中山桥被拆除,经过了一年半的建设,新建的中山桥华丽亮相,于年5月9日上午8点正式竣工通车。新建中山桥南起浮山路,向北跨越青弋江、北沿河路后与中二街以桥梁形式相接,全长.9米,桥下净空高度提高了2米,满足三级航道通航要求,大大提升了芜申运河通航能力。新落成的中山桥既满足交通、商业、观光需求,更形成主城区青弋江南北两岸一道亮丽风景线。
图为年5月9日新落成的中山桥
中山桥,不仅连接着青弋江的南北两岸,她的历史演变,也横跨历史长河,见证了芜湖城市的发展,承载着芜湖城市满满记忆。
一座桥的历史,更是一座城的历史!
来源:芜湖档案
?镜湖区小学招生政策出炉,较往年有所变动!
?镜湖区年公办幼儿园电脑派位招生方案出炉!请转告身边适龄儿童家长!
?大美芜湖上央视啦!新宣传片讲述你心中的江城!
?除了长街,这些芜湖老街巷你知道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ushizx.com/whxs/12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