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休闲农业中的芜湖元素
中央继年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之后,今年1月27日出台的年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那么,芜湖如何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快休闲农业的发展,为打造芜湖农业现代化升级版增添新引擎?连日来,记者随同市农委对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走访。
1.“美丽农庄”成为生态芜湖的缩影
在小格里森林公园,这个被誉为“安徽香格里拉”的地方,人们办起了森林山庄,以自然为主题,以乡村文化为特色,倡导“深呼吸、慢生活”的生活理念,将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紧紧联系在一起,让人们在休闲度假之余,领略江南水乡另一番自然风情。据了解,小格里空气质量极好,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日常均在个以上,雨天更是高达个,是一处天然的氧吧。无论是周末,还是节假日,带上亲朋,小住数日,呼吸大自然的空气,品尝山野的美食,尽享乡村的宁静,让生态芜湖在人们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
依托水资源丰富的长江和优越的地域优势,乡谷生态养殖公司利用多亩水面,开展生态养殖业,年被农业部授予“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去年以来,在芜湖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环境中,该公司不断改进养殖模式、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了养殖环境的改善和生态渔业的发展,成为人们观光旅游的人造景观。公司管理人员说,近年来,按照“芜湖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的标准和要求,该公司不断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了生态养殖观光体验区、休闲垂钓娱乐区、农家菜园采摘区、休闲旅游服务区,把特色鲜明的生态养殖和内容丰富的渔业文化结合起来,让人们体验“水的静美”。从广袤的山林到浩淼的长江,芜湖企业和农民利用丰厚的自然资源和乡村特色,融入时尚元素,结合时代发展,将“乐享生活、低碳时代、生态健康”“移植”到乡村旅游中,让我们看到了休闲农业特色鲜明的发展主题。
芜湖休闲农业依托优越的区位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鲜明的产业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条件,成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兴产业。市农委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近几年,芜湖紧紧围绕打造欢乐城市和都市型现代农业两个主题,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美好乡村建设有力抓手,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强化规划引领,注重集群集约发展,加强市场营销推介,休闲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南陵县大浦乡村世界、丫山花海石林、繁昌县马仁奇峰、无为县五洲生态园、芜湖县林谷山庄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以及峨桥响水涧油菜花开风情游、芜湖陶辛水韵休闲观光游、芜湖格林美提子观光园等多条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线路,有力推进了农业“接二连三”,较好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目前,芜湖休闲农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形成了五种主要的经营模式。一是民俗民乐型。以当地农村习俗和农业景观为基点,利用文化禀赋,建成以融文化、民俗、民乐、民趣、休闲、餐饮、住宿和体验等为一体,在农业休闲观光园内积极筹办多种文化创意节庆活动。二是休闲娱乐型。以乡村农业自然风貌为基础,通过对原有设施的整合、完善和添补,建设而成的公园式的休闲观光场所,营造了一个以观光农业为主题的体验式公园。三是产业支撑型。以地方特色农业品牌为主要对象,通过科技和艺术加工,休闲创意农食文化,提升农耕文化的多样性、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是现代农业与休闲农业产业融合型休闲农业园区。四是农庄采摘型。以当地的农业特色资源生产基地为基础,利用农业基地中植物的叶、花、果等特色,开辟赏花、观叶、采果等休闲旅游项目改建而成的农业观光园。五是主体经营型。以一定的土地规模经营为主体,实行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科技化种养、企业化管理、多元化投资为基本特征的农业生产区内,以农业主导和特色产业为依托,以苗木园林、食用菌、无公害蔬菜、休闲型农业等基地为主,加之与其配套住宿、餐饮等服务设施,构建农业及生态旅游示范园。未来,芜湖休闲观光农业将依托芜湖自然禀赋、地理区位和农耕文化特色,重点建设“一心”、“四带”、“四组团”休闲农业产业集群,打造“欢乐芜湖”国际生态养生及休闲农业度假目的地,凸显生态芜湖魅力。
2.休闲农业景观融入地方特色
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花团锦簇,绿色环抱。走进富雨闲庄,香樟、银杏、紫薇、桂花、蔷薇花、红叶石楠和红花继木等让人应接不暇,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作为一家以苗木花卉种植,生态有机果蔬、旅游餐饮、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休闲生态农业民营企业,利用江南水乡特有的地理风貌建成了农耕博物馆和采摘观光景观带,采用皖南徽派建筑风格建成了文化艺术馆,将“旅居时代”和“第三空间”融入了浓郁的“芜湖元素”。与富雨闲庄一样,毛耳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凭借芜湖县良好的水域资源,在景观打造上,在“农”字上下功夫,用农家水缸、农用耕具等作为景观道具,极具地方特色和江南农耕文化。走在园内,只见杨柳低垂,流水悠悠,白鹅戏水,这里的一切都让人感觉亲切和优美。公司管理人员说,企业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利用风土人情和自然风貌,旨向都市人群提供一种回归自然、放飞心情的新型休闲旅行方式。
看着这一个个汇聚地方色彩和农耕文化的休闲农业示范点,市农委管理人员对记者说,农业发展到多功能农业阶段,休闲农业应运而生,它在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方面的作用日趋明显。所谓“休闲农业”也称观光农业、旅游农业,是以农业资源、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农业设施、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家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为资源条件,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教育、娱乐等多种服务的农业经营活动。休闲农业已成为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农村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功能的新型产业,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
从芜湖休闲农业发展情况来看,一是吸引了大量工商资本。休闲观光农业具备土地、物种、设施、自然条件等资源优势,对工商资本有较大吸引力,形成了一个以乡镇企业家、工矿企业主等为代表的投资群体,是工业反哺农业的新亮点。二是吸收了农业科技成果。休闲观光农业为农业科技新成果的转化提供了有效载体,它在生态环境建设、资源高效利用以及新品种培育、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充分吸收新的科技成果,推广先进技术,扩大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应用范围,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三是调整和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休闲观光农业促使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跨越,强化了旅游功能,使农业用最小的资源成本获得了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扩大了农业经营范围、规模和消费者的直接参与,带动了农村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建筑、加工业等相应产业的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市各类休闲旅游农业企业有家,从业人员多人,带动周边农户余户;全市休闲旅游农业投资规模在万元以上的有23家,万元以上的有7家;全市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0家,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五星级2家、四星级2家,国家级休闲旅游农庄(农家乐)五星级10家、四星级12家。去年以来,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约万人次,营业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芜湖休闲观光农业正朝着具有“芜湖元素”的“特色农业、特色山水、特色民俗”的方向发展。
3.“创意农业”开始悄然兴起
前不久,在国家农业部和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分会公布的“全国十佳休闲农庄”名单中,“安徽丫山花海石林旅游有限公司”名列榜单,这是安徽省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景区。丫山花海石林风景区素有“名花似海,奇石如林”之美誉,以传承江南牡丹文化为主旨的牡丹节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近年来,景区生态农庄、田园采摘、农家美食、特色体验和休闲观光类旅游业态增长迅猛,成为推动休闲农业和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丫山花海石林作为芜湖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典型,它浓缩了许多正在发展的休闲农业和旅游示范点。
成立于十年前的观安景溪度假村,经过多年的摸索,把发展的落脚点放在特色农产品的创意开发上,通过产品设计与营销上的创意,融入文化创意元素,保留农产品和养殖产品自然、生态的优良品质,对接时下流行的消费潮流,形成“特色产地的特色产品”品牌,成为一个集农家乐、水产禽类养殖、珍稀古树盆景培育和采摘垂钓为一体的农业休闲观光基地。同样,雨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示范企业,在发展休闲农业中,企业以传统民俗文化为基础,对接社会发展趋势,针对区域市场需求,依托休闲旅游,走出了一条以民俗文化休闲为发展形式的创意农业发展之路。目前,该园区依托特色苗木种植主导产业,建成了集生态小木屋群、国内外优质乔木和灌木种植、有机果蔬种植、生态畜禽饲养、餐饮垂钓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农业园区。
市农委有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面对新一轮农村改革,全市广大农村努力打造芜湖农业升级版,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新体制机制,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从而推进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市政府出台了《芜湖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若干政策(试行)》,每年安排1亿元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在民强担保公司设立农业事业部,每年由市财政安排万元资金,为农业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与此同时,以落实农村土地的用益物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妥有序开展“两权”抵押贷款业务,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金、资产。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万亩,其中耕地流转面积万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82%。芜湖还积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出台了《芜湖市深化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实施意见》,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农村金融发展途径和模式,促进金融与“三农”的共赢发展。
相关部门也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初步建立“三位一体、三类协同、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全市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人。以整合农业内部资源为主要特征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南陵模式”,作为农业部“十大”模式在全国推广。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芜湖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发展,出现了可喜的局面。
如何进一步推动芜湖休闲农业的发展?该负责人对记者说,中央两个“一号文件”强调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已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芜湖各级政府将加大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扶持力度,高起点地编制芜湖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做到与城市旅游、城镇发展规划、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引领芜湖农业向更高层次和多功能发展迈进;与现代农业、美好乡村、生态文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相结合。以创意为核心,借助文创力量,有效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整合提升产业价值;拓宽社会参与、支持休闲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方式,鼓励和引导人才、资金、管理、土地等要素流向休闲农业,推动休闲农业提挡升级。在突出农民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引入工商资本,积极探索建立多方参与、互惠共赢的机制,促进休闲农业发展。将对业主相关政策扶持与业主雇佣当地农民有机结合,带动周边农民致富,让更多的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哪家治疗白癜风最好北京白癜风治疗的好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ushizx.com/whxs/3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