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子矶,芜湖历史脉络的重要标记
历史长河中,文字记载了人类生活,发展的历史,然而这些记载大多和江河山川,建筑有关,由于建筑容易损毁,所以江河山川才成了稀有的历史见证。
为了寻找更早于北宋文学家张舜民的一千年前有关荻港的历史记录,从荻港历史胜迹板子矶入手查找,因为板子矶扼守中流,作为古代交通要道的长江,过往的文人墨客不可能视而不见。最重要的是,作为自然风物,板子矶的地理位置稳如泰山,任凭人世间的风雨,依然默默无语地矗立在荻港的江边,举凡古代文献但有记载板子矶,必然可以断定涉及荻港无疑。可惜宋之前印刷术的匮乏,使得文字的流传相当有限。关于板子矶的资料,推断到这一千年之前,便再也无能为力找到。
另一方面,长江水文的变化,也是造成板子矶湮没在前朝的历史记载中的原因之一。长江过去的河道比现在宽阔,而且因为没有圩堤的阻拦,涨水季江水往往漫过江滩,直入平原地带。即使在短短的六十年前,四五月之后,江水依然可以直入现在荻港的老屋基一带,母亲记得当时老屋基每逢此时,便在要冲拦网,彼时渔业资源丰富,乡民收获颇丰。而老屋基的位置,距离现在的大江数里之遥。同理推断,一千年前的长江水域,其复杂性远甚如今的景象。亦有可能板子矶在隋唐之后才逐渐崭露头角,历经江泥的冲刷,逐渐壮大,最终形成张舜民看到的景象。
既然板子矶的资料就此中断,于是我转而从其他的名胜古迹入手,寺庙道观便成为留意的另一重点,可惜的是,由于历史的变迁,大部分寺庙建筑都已经毁祀,地方志要亦记载不详,例如前文所举延禧观,便是遗忘在人们记忆中的一个历史存在。
但皇天不负有心人,总有些细微的痕迹散落在历史的尘埃中,经过努力的搜寻,最终找到了隋唐涉及荻港的诗文,而且发现李白也曾在荻港赋诗,甚至魏晋南北朝的诗句和历史记载也有所提及,着实令人精神大振。
从南宋诗人陈造入手,最终着眼于灵山寺,终于抽丝剥茧,找到另一条绵延几百年的文化烙印。下面摘录陈造的几首诗:
过繁昌
江山互映带,竹树渺隐见。居人江山閒,安处忘古县。泊舟穴子初,旧观俨自荐。磕山高搀云,云际抹深靛。慰我尘埃容,嘉此烟雨面。山脚惯奔走,尉曹分卑贱。县人应指似,鬓改颜状变。漂零渠未知,忧患尝欲遍。挽仰二十年,转眄阅蜚电。故人半在亡,在者或海甸。明朝理去楫,山影暝江练。安得人如山,来往长相见。
繁昌早发
客行固厪身,留滞如捩翼。及兹祖礼竟,蓐食理帆席。风停浪未蛰,天曙月正白。版矶汇湍杀,荻港烟树碧。杖策丁家洲,徙倚容少息。无酒问山店,忆鲈听村笛。鸟乌啼松行,雁鸨下沙碛。回柁投曲澳,又寄糁潭夕。情疎或易合,不作淮楚隔。累然槁项翁,软语慰行役。
游灵山二首何年山股创禅房,陵谷迁移不易量。旧日中流小浮玉,如今欲到只褰裳。
高人避俗水云居,客子偷闲簿领馀。本自毗耶病居士,不妨僧饭小躇蹰。
北京一次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南宁白癜风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ushizx.com/whxs/3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