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不去的芜湖记忆,离不开的芜湖生活
城市,很多人生活的地方,
我们依赖城市,也建造城市。
也许你曾经忽视了它,
不曾用心走过它、了解它、体会它。
▼
这些珍贵的老镜头是最诚实的过去
为大家讲述着属于芜湖的老故事
消失的地标
1
芜湖老火车站
年11月27日
历经23年的风风雨雨,
老芜湖火车站“光荣退休”了,
芜湖新火车站正式启用
2
芜湖“两桥”
芜湖中江桥和中山桥
满足不了城市发展的需要,均需拆除重建
陪伴了芜湖人这么多年的“两桥”
就这样说再见了
3
五一广场大转盘
五一广场风帆雕塑,
芜湖标志性建筑之一,一个不是广场的广场。
于年2月28日拆除……
交通滞堵是五一广场拆除的根本原因,
风帆雕塑后被移至荻港镇。
4
芜湖的古城
芜湖古城区在中江桥东侧,
一个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地方,
它曾经维系了芜湖这个因漕运而发展的城市命脉,
印刻着芜湖历史的沧桑,
影响着历代芜湖人和芜湖文化……
而如今,花街,米市街,鱼市街,大成殿,
周瑜点将台,城隍庙,南正街,儒林街,孔庙……
这些老芜湖人熟悉的古迹已名存实亡。
5
小圆门
小圆门这里有些破旧,
但多少吃货在此不顾一切地大快朵颐,
超实惠的荷叶饭、甜而不腻的藕稀饭、
香香脆脆的鸡排,
还有像邻家阿姨般热情的老板娘……
由于道路狭窄、硬件设施陈旧,
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曾拥挤而热闹的小吃街已被拆除。
除此之外,你还记得这些地方吗?
消失的味道
1
老冰棍
还记得那一个夏天
烈日炎炎,睡完午觉
就喜欢去巷口坐着
盼着卖冰棍的自行车
2
露天爆米花
每当春秋
巷口传来“砰”一声
一定会把追逐的小孩吸引过去
小孩子会跟家长吵着嚷着
要吃爆米花
3
麦芽糖
现在在街上
偶尔还有商贩在卖麦芽糖
只是很少有人去光顾
或许它太不起眼了
或许大家也忘了
消失的声音
1
“高价回收”
回收旧家电的人骑着三轮车,
喇叭里循环播放着:
“高价回收~旧洗衣机、旧冰箱、旧彩电……”
收破烂的人骑着三轮车,
“废纸废书卖吗?塑料瓶酒瓶易拉罐废品回收~”
这个声音,你不会没听过的!
这时妈妈们总会把头探出窗外,
喊他们来收走家里的旧报纸、废纸板、空桶这些废品,
还跟收破烂的人讲价说,
“这个能卖贵点吗?”
2
“卖~甜酒酿~”
“卖~甜酒酿~”
——曾经芜湖有个老人推着一辆旧自行车,
每天在大街小巷用方言喊着卖甜酒酿。
伴着幽幽的米酒香,
无论谁听到都忍不住想去买点吧!
3
“磨剪子嘞~戗菜刀”
只要听到这句话,
立刻会有奶荡提着家里的剪刀、菜刀出门!
当然不是要打架,
而是因为磨刀人来了——
“磨剪子嘞~戗菜刀”……
小时候听到这样的叫喊,
还会忍不住跟腔学起来呢!
4
“砰”
小时候看到街边上有
黑色葫芦状的“炮筒”炉子在柴火上转,
不一会儿就会听到“砰”的一声,
刺激又吓人,
瞬间炒米谷物香味弥漫,
孩子们听到声响就央求妈妈给点零钱,
拎着家里的米顺着响声处跑过去爆一袋……
5
“嘣嘣嘣……”
老一辈人最喜欢盖棉被,
保暖踏实,给人沉甸甸的温暖,
弹棉花“嘣嘣嘣……”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
6
“邦邦邦~卖棒冰!”
小时候冰箱还没有现在普遍,
卖棒冰的人手推自行车,
车后座是一个盖着棉被的泡沫箱子,
手里拿个穿盘头的线棒,
就在校门口那里“邦邦邦”敲着,
“邦邦邦~卖棒冰!”
这是小时候最盼望的声音了!
7
“卖糖饼叻……”
一顶黄军帽,
一身藏青色的衣褂,
一双解放鞋,
双手各拄一根细竹棍,
胸前挂一个洋铁皮箱(有时是上下两个塑料罐子),
边走嘴里边喊着“卖糖饼叻……”
这个场景估计很多老芜湖人都不会陌生,
甚至存在于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里……
8
“叮叮……叮……”
“叮叮……叮……”
偶尔,走在大街小巷,
若你仔细辨别,
还能够捕捉到这一串清脆悠远的音符。
卖糖人挑着两只箩筐,
放着一小包一小包的叮叮糖、麦芽糖、囱管糖……
卖糖人走着,
小铁锤和打糖刀互相敲击
发出的“叮叮糖、叮叮糖”声……
这是小青小时候最喜欢的糖果
没有之一!
9
“卖煤球!”
“卖煤球!”
小时候,很多人家里还是烧煤饼炉子的,
卖煤球的人拉着一车煤球走街串巷叫卖。
只要价钱合适,
还会喊上邻居一块儿出来买,
家里生炉子、烧开水就指望它了……
10
“洗油烟机~~收油烟机~~~”
“洗油烟机~~收油烟机~~~”
你一定听到过楼下传来的这声吆喝……
多为男性,骑着电动三轮背个小包。
谁家需要洗油烟机就会伸脑袋出来叫住这位师傅,
一阵讨价还价之后,
就开工了,地点就是你家楼下。
还可以修煤气灶、通下水管道、修推拉门……
那时,走街串巷地循着声音找到他们只为一份叮叮糖……那时的单纯美好啊~
消失的职业
1
“叫卖糖葫芦的小贩”
小时候糖葫芦就像现在的马卡龙
是一种奢侈品
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到一个
2
“修鞋匠、打铁匠、磨刀匠”
一个时代的匣子
一段淳朴的故事
人们总在失去的时候开始怀念
不用扯开嗓子,
手艺人只需拉长声调喊上两句,
勤俭持家的女人就循着声音匆匆跑出家门,
将他们留下了……
3
“捏面人”
大约是在冬季
青石板上吆喝卖面人
一双粗糙青筋暴露的手
捏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
4
“卖桅子花的大娘”
学校门口、街头巷尾
都离不开以为步履蹒跚的大娘
提着破旧的篮子
手微微颤抖地递过栀子花
5
“老裁缝”
那个时候
做衣裳都找老裁缝
他们经验丰富裁剪熟练
当时裁缝一旦被富贵人家看上
就吃个不愁了
现在都看不见裁缝店了
◇◆◇◆◇◆◇◆◇◆◇◆◇◆◇◆◇◆◇◆◇◆◇◆◇◆◇◆◇◆◇◆◇◆◇◆◇◆◇◆◇◆◇◆◇◆◇◆◇◆◇◆◇◆◇◆越发展,越消失。
很多熟悉的东西不见了,
很多新奇的东西冒出来了;
芜湖,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
芜湖,一座正在崛起的城市。
信息图片来源:
芜湖生活君、芜湖潇潇、芜湖梦想青年、地产家居网、网络等;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ushizx.com/whxs/8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