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文化地名更迭演绎芜湖历史变迁

地名承载历史,历史是不断前进的,所以地名也是不断变化的。翻开芜湖地名的历史,可以看到一些“洋”地名被淘汰了,一些小巷里弄消失了,还有的地名,则因为自然水文的变化,更是常常处于有趣的有名无地状态。连日来,记者在卷帙浩繁的芜湖历史资料中,探寻那些消失了的芜湖地名的芳踪,小巷深深,以步当尺,丈量时空的变迁。

历史浪潮

淹没“洋”地名

中英《烟台条约》在规定辟芜湖等四处为通商口岸的同时,还规定新开各口岸要设立租界。租界的设立,以及外国殖民者当年的种种行为,犹如江城的一道道疤痕。如今,时代的大潮已经抚平了这一道道伤疤,一个个代表侵略历史的耻辱地名,也成为了历史的尘埃。

“在芜湖的江边,曾经有一块特别区域——租界,年,英国驻芜湖领事达文波向芜湖关道刘传缜提出开办租界。”芜湖市民政局基层政权社区建设和区划地名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清政府唯恐得罪洋人,把水文、地域条件良好,便于建港、泊船的优良江岸拱手让给洋人。经实地勘察,南起陶家沟,北抵弋矶山,西自沿江,东连普潼山脚之地,为通商租界。租界划定后,列强先后在租界内修筑5条东西走向的马路,从一马路一直命名为五马路。如今,租界和“洋”地名也同外国殖民者一道,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资料记载,民国期间,东至吉和街,西至江岸路,一直名为洋码头,年,芜湖辟为通商口岸,李鸿章创立的轮船招商局在芜湖设立分局。当时的招商局码头大量进口洋货,其中以洋药(鸦片)为大宗,还有洋火、洋烟、洋油、洋蜡、洋纱等,这些日用百货无不冠以“洋”字。因1号码头是首建码头,进口洋货最早最多,所以有洋码头之称,连带迎江街也叫“洋码头”,华盛街叫“洋街”。如今,洋码头、洋街等地名早已不再,而芜湖的对外贸易也越做越大,不仅进口国外用品,芜湖奇瑞等自主品牌更是走出国门,出口海外。

城市发展淘汰老地名

头道渡、二道渡、迎春坊……即使对于一些老芜湖人来说,这些地名都显得有点陌生。与这些地名相匹配的特定空间,也留在了特定的时期内,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些地名也消弭在人们的记忆中。

对于一些消失的老地名,记者了解到,青弋江汇入长江时流经芜湖市区的一段,曾俗称长河,南岸称为河南,北岸称为,而两岸共有三处渡口,从江口向东依次是头道渡、二道渡和石桥港口。民间有“长河三道渡,行人自来去”之说。现在的江城,青弋江两岸的通行,早已告别了渡口时代,临江桥、中山桥、中江桥、花津桥……一道道过江通道,让天堑变通途。江城市区东起中山路,西至公安街,转北至新芜路的一段,曾被叫做迎春坊。相传是清光绪年间有钱人集资买下此处献给李鸿章,全长米,宽为3.2米,条石路面。该处曾出租给人开设妓女院,当年巡警局编订户口时,把这地块叫作迎春坊。按门牌分迎春坊1-9号,二排10-19号,头排20-37号,新头牌38-44号,新新头排45-50号,这里至少聚集了50家妓院。解放后,随着社会风气的好转,嫖娼等不良社会风气没有了生存空间,迎春坊的名号自然也就被时代所抛弃。

有名无地的关门洲

有的地方,名称不断变化,可谓“铁打的地方流水的名”。而由于芜湖特殊的地理水文条件,芜湖的一个名为关门洲的地方,却经常处于有名无地的有趣状态,只有当江水下降时,世人才能一睹关门洲的芳容。

“早就听说芜湖有个关门洲,就在长江和青弋江交汇处,说上面还能淘到宝,可是前段时间去江边,却看不到什么关门洲啊。”老家在六安的方先生,不无遗憾地告诉记者,他曾“寻关门洲而不遇”。“芜湖有个关门洲,芜湖赚钱芜湖丢”——这是老芜湖人非常熟悉的一句民间俗语。“一种说法是,芜湖是个吃喝玩乐的好地方,挣的钱都能在芜湖花光。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关门洲附近,江水回旋急流,过往船只为了保证安全,都要往关门洲上丢点东西。”现年76岁的老芜湖人汤世立告诉记者,正是因为这句俗语的第二种说法,每到一年之中,当长江水位下降,关门洲露出江面时,都会吸引不少人前往洲上寻宝。而方先生之所以没有看到关门洲,可能就是他到江边时,正赶上长江水位较高,所以没有看到这个有名无地的关门洲。

记者汤荣汛文赵亚玲摄

=======

平台简介:地名普查是摸清地名底数详情的重要途径,是一项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国情调查;对于提升国家和社会治理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巩固国防和军队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孩白癜风初期症状
治疗白癜风的最新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ushizx.com/whxw/348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