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芜湖老行业一座城市的记忆,一段历史的
老行业,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一个城市的文化。
为芜湖人引以为自豪的是行业历史也达数千年之久,这其中包括芜湖米市、芜湖三刀、芜湖三画、张恒春药店、芜湖航运、芜湖餐饮、芜湖三雕、农用工具、芜湖纺织、傻子瓜子等最具特色,它们是劳动人民的杰出创造,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巨大声誉。
1中国最早的三家机制粮食加工厂之一:益新米面公司
大砻坊是芜湖过去手工制造业的聚集地和货物进出的集散地,靠近青弋江边还修建有码头,专门用来运送大米,芜湖米市就从那里发源的。
光绪二年(),中英《烟台条约》把芜湖辟为通商口岸,青弋江一带从此成为安徽最早的机器砻坊和安徽最早的民族工业发祥地,成为全国四大米市之首。南陵等产粮区生产的大米由此中转、起运,销往上海、东南沿海和汉口各大商埠,有的远销广州和潮汕地区。
2张恒春药店
张恒春药店是一家百年老字号店,年,商人张文金由当涂携数千两银子来芜湖开设,当时药店自制丸散等中成药达30多种,不仅供本地市民购买选用,而且外地药商也纷纷来到芜湖采购药材,遂名声大噪。解放后,张恒春药店曾先后在繁华的中山路和长街设立多家店坊,规模较大,一些自制的膏、丸、丹、散中成药效果甚佳,深受本市和皖南地区市民欢迎。
3“织造尚松江,浆染在芜湖”
芜湖纺织业历史较早,久负盛名。明代中后期,徽商大批进入芜湖,开设手工业棉织工场,进而带动了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棉织作坊的兴起,浆染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徽商巨贾阮弼开设的浆染工场,鼎盛时其雇工达千人。清朝后期,李鸿章后裔李伯行在芜湖以百余架木织机从事手工棉织业生产与经营。
据记载,民国初年,芜湖机坊有多家,纺织机达两千架;到抗战爆发时,机坊扩大了一倍多,机器也增至0多架。实业家陈绍吾等人后来投资兴建厂房,开办了裕中纱厂(芜湖纺织厂),解放后,成为全省屈指可数的较大规模的企业之一。
4“穿在上海,吃在芜湖”
芜湖餐饮小吃远近闻名。能数得过来的老字号就有同庆楼、耿复兴、四季春、马义兴。改革开放以来,新建的饭店酒楼如雨后春笋,而凤凰美食一条街聚集了众多的小吃美食店。
创建于民国初年的耿复兴饺面馆历史最久,原先是由江苏江都人开设的,后来以经营小刀面为主,兼带做烧饼、小笼汤包。店面最早设在二街,后迁到美食街,由一名女企业家买下店号重新经营。
同庆楼菜馆以烹饪徽菜、中西大菜驰名,聘请的都是名厨,菜馆原址在今中山路步行街新百大楼北楼处。
5三刀三画
铁画
堆漆画
通草画
芜湖传统特产“三刀三画”,除了“芜湖铁画”外,还有“堆漆画”、“通草画”。其中“堆漆画”,“通草画”是十分珍贵的手工艺品,现在已经十分难得一见。“三刀”为芜湖市的传统产品。“三刀”是指剪刀、菜刀、剃刀。
剪刀生产始于明末清初,做工精细讲究,为全国三大名牌剪刀(即芜湖赵云生剪刀、杭州张小泉剪刀、北京王麻子剪刀)之一。其中,杭州“张小泉”剪刀,也是师出芜湖(张小泉,明末安徽黟县会昌乡人。其父张思家,自幼在以“三刀”闻名的芜湖学艺。小泉在父亲的悉心指教和实践中,也练就了一手制剪的好手艺。),可以说芜湖是中国名副其实的“剪刀之乡”。
来源:
芜湖记忆 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最好的白癜风治疗方法转载请注明:http://www.wuhushizx.com/whwh/9919.html